無錫大成路快速化工程正式通車

5月1日,中交三航局參建的無錫大成路快速化工程正式通車運營。
大成路快速化工程項目位於無錫市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全長5.3千米。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標段西起走馬塘西路,東至大成橋,長度約3千米,採用城市主幹路標準設計,施工內容主要包含2.8千米隧道1座,匝道4條共1.3千米,橋涵工程3座,相關泵房、用房及地面道路工程等。

項目建設團隊堅持創新驅動,科學組織施工,克服了地下管線複雜、交通導改難度大等多重挑戰,同時積極推廣前沿理念、創新技術和先進工法,為項目優質高效履約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跨走馬塘河排洪河道的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面臨汛期施工與管線遷改的雙重挑戰。為此,項目團隊創新研發了「復合式橋隧共建通道圍堰法分期施工技術」。該技術體系創造性整合了自立式雙排拉森鋼板樁、鋼框架沈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構建起多功能圍堰系統,通過科學的分階段導流方案,同步實現了「上跨橋梁、下穿隧道、中通水流」的立體化施工目標。這一創新工藝在確保河道洩洪、調水等水利功能正常發揮的同時,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工效與經濟綜合效益明顯。該關鍵技術已受理髮明專利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工法1項(已成稿)。
在隧道頂板施工階段,項目團隊創新性地研發出一套適用於市政隧道無障礙區域的一體化模架台車系統。該技術突破傳統施工模式,針對設計標準截面區段特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專項優化,成功解決了傳統工藝中支架與模板系統需多次拆裝週轉的難題。此項創新不僅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更有效降低了高空作業安全風險。目前,該技術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1項。
在格構柱樁施工過程中,針對部分立柱樁頂標高低於泥漿液面導致的定位難題,項目部成立QC攻關小組,創新研發了格構柱延伸校正裝置,通過套結的方法將泥漿液面以下的立柱進行延伸至液面以上,解決了立柱的定位偏差及轉角等系列問題,為後續鋼支撐系梁的架設提供了保障。該成果被評為江蘇省2023年度QC技術成果一等獎。
無錫大成路隧道創新應用「綠色智能」環境控制系統,通過多項創新技術實現節能環保與行車安全的雙重提升。隧道通風系統採用「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的復合模式,充分借助室外自然通風氣流對隧道內廢氣的稀釋作用,有效減少了電力設備的啓用頻率。
同時,隧道工程在匝道洞口位置創新性地引入光導照明系統,能夠高效採集自然光線,導入系統後再均勻、高效地照射至隧道內,並實現進口處的光過渡效果,避免了因光線突變給駕駛員帶來的視覺不適。
大成路快速化工程項目是無錫市宛山湖生態科技城啓動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宛山湖生態科技城與高鐵樞紐、錫東新城商務區快速聯繫,打通與市中心快速聯繫的最後5公里,對於加速產城融合、片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