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石排灣公屋澳大有再生水用 海水局:收費未公布但比自來水稍平

政府預計明年可率先向石排灣公屋住戶供應再生水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動資源回收再生,循環利用。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昨表示,當局正在推動再生水的利用,通過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將生活污水轉化為可再利用的再生水,用於沖廁、綠化灌溉等非飲用領域,預計明年可向已有雙管道的8,000多戶石排灣公屋和澳門大學校區提供再生水。收費標準尚未公布,但肯定會比自來水稍平,今年下半年會向石排灣公屋住戶開展再生水宣傳活動。

為響應世界水日,提升市民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海事及水務局於昨下午在二龍喉公園舉辦「2025攀山背水」體驗活動。一眾嘉賓和數百名居民由二龍喉公園水池出發,揹起水樽步行上松山,體驗缺水地區人民攀山越嶺取水的艱辛,明白澳門食水來之不易,從而珍惜點滴、節約用水。

計劃申請國家水情教育基地
黃穗文表示,「攀山背水」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揹水上山,但當中真正的意義,現時全球有22億人生活在沒有安全管理的飲用水服務環境中,一些偏遠山區,水資源極其稀缺,居民為了取得一桶清水,往往需要跋山涉水,走過崎嶇的山路,花費數小時才可以取水回家。反觀在澳門,居民輕鬆一扭水龍頭,清潔食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這種便利令澳門市民習慣了「水龍頭魔法」,以為水是無限的,忘記了水資源的珍貴,好少去了解水資源是需要國家調動1,300公里以外水源、歷時10日、千里輸送到澳門。
黃穗文指出,近兩年本澳人均用水量較為穩定,未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為從小向居民灌輸節水意識,近年當局重點走入校園進行節水教育,未來當局希望申請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澳門本身沒有水資源,一直以來得到國家的支援才夠淡水用,澳門市民應珍惜來之不易的淡水資源,當局希望多方面推進節水工作。
下半年向石排灣公屋住戶宣傳
黃穗文透露,為了回饋國家對澳門的大力支持和眷顧,回饋內地同胞「同飲一江水」的情誼,近年澳門在水資源管理方面亦積極開源節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海事及水務局正在推動再生水的利用,通過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將生活污水轉化為可再利用的再生水,用於沖廁、綠化灌溉等非飲用領域,預計明年可向已有雙管道的8,000多戶石排灣公屋和澳門大學校區提供再生水。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減少了對淡水資源的依賴,亦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再生水的推廣使用,是澳門在水資源管理上的創新實踐,也是澳門對國家水資源節約理念的積極回應。

早在石排灣公共房屋興建之初,在設計上特別引入再生水系統,為本澳首個引入再生水系統的公共房屋小區,為此石排灣公屋每個單位均鋪設雙管網的供水系統(自來水及再生水)。 時至今日已過去了10多年時間,被問到再生水收費標準,黃穗文表示,收費標準尚未公布,但肯定會比自來水稍平。日後石排灣公屋的住戶都會用再生水沖廁,預計居民用水開支會「平咗」,相信住戶「無理由唔用」。
再生水喉管接駁有別於自來水,被問到再生水管道維修保養方面,黃穗文稱,早兩年當局已開設了維修保養班,教導居民如何使用再生水。今年下半年當局會向石排灣公屋住戶開展再生水宣傳活動,有計劃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