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家堂——巴塞隆拿的永恆建築奇蹟

提到歐洲的天主教堂,許多人會立即聯想到那些宏偉的拜占庭式、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羅克式和洛可哥式的傳統建築。然而,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隆拿,有一座獨具特色的天主教堂——聖家堂,其建築外觀徹底顛覆了傳統觀念。雖然這座教堂已經興建了142年,但至今仍未完工。然而,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於2005年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其成為全球唯一尚未完工便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目前,這座教堂預計在2026年竣工,以紀念其主要設計師高迪逝世100周年,它已成為巴塞隆拿的重要地標。

巴塞隆拿因足球和高迪的建築而聞名於世,因此,巴塞隆拿被稱為「高迪之城」,每年吸引超過1,000萬遊客前來參觀高迪設計的建築,尤其是他至今仍未成的建築——聖家堂教堂。

聖家堂又稱為「神聖家族贖罪大教堂」

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他出身於一個鐵匠家庭,自幼便參與父親打鐵製作鍋具,一塊平面的鐵片打建成不同立體形狀的鍋具,對空間感有著深刻理解,自小深鉻在他心上。他在完成建築學學位後,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並設計出許多極具個人風格、自然美學特色的建築作品。聖家堂教堂只是他最花時間和心血的作品,因為設計教堂過於忘我,以至他於1936年因交通意外受重傷離世,教堂成為他最後的遺作。

聖家堂至今仍在施工

聖家堂位於巴塞隆拿市中心的擴展區,又稱為「神聖家族贖罪大教堂」,神聖家族是指約瑟、瑪麗亞、耶穌的家族。這教堂於1872年由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書商波卡貝拉(Josep Maria Bocabella)去了趟梵蒂岡和義大利後深受感動,萌起了在巴塞隆拿建一座類似義大利Loreto聖家聖殿的想法,他創立了宗教組織,發行了許多基督相關的刊物,最終向社會募款在巴塞隆拿擴展區買了一塊地,聘請建築師維拉爾(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設計教堂,教堂終於在1882年動工,但一年後,建築師因為理念不合的緣故就辭職。教堂興建的工作由年僅31歲,但最有風頭的天才建築師高迪接手,高迪改變了教堂的座向和重新設計了教堂的風格,使用了極具他作品特色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設計,之後把他往後43年的人生精華幾乎全部都奉獻在聖家堂的設計興建上。

教堂內充分利用自然光

因為這座教堂屬於贖罪教堂,而非天主教會的財產,所有建設費用均來自信徒及參觀者的門票,因此缺乏龐大的資金支援,導致工程進展緩慢。此外,西班牙內戰等因素也影響了施工進度,使得這座教堂經過142年的建設仍未完工。 高迪將這座教堂劃分為東、西、南三個主要立面,即誕生立面、受難立面和榮耀立面。主要出入口位於誕生立面,每個立面上均裝飾著大量描繪聖經故事的浮雕。例如,在誕生立面的浮雕中,可以看到聖母瑪麗亞接受「天使報佳音」以及年輕時曾擔任木工工作的耶穌拿著鎯頭敲打木材的形象。受難立面作為教堂的一個出口,其上的浮雕描繪了著名的《最後的晚餐》場景,以及耶穌基督受難、死亡與復活升天等重要事件。榮耀立面的出口尚未完工,其內容涉及死亡、最後審判及煉獄等主題。 教堂整體建築共有18座高塔, 設計靈感來自巴塞隆拿近郊的蒙瑟瑞聖石山 Montserrat,外圍每個立面上方各有外矮內高的4座塔, 合計12座, 代表12個門徒,後殿上方是127.5米的聖母塔, 中央矗立著象徵耶穌基督的最高塔,其高度遵循高迪生前要求不得超越上帝創造之物,不可超過巴塞隆拿蒙特惠克山(Montjuïc)的高度限制,即必須低於180米。因此,此中央塔高約172.5米,不過,未阻成為全球最高之教堂。

教堂立面有大量聖經故事的浮雕

聖家堂的外觀獨特,內部設計則展現出強烈的現代感。崇尚自然的高迪,以有機物為靈感創造了一座宏偉的森林。教堂內部融入了植物元素設計,56根柱子如同挺拔的樹幹直立而起,仰望著巨大的花朵,再加上彩色玻璃窗折射出的光線,彷彿置身於萬花筒般的夢幻世界。儘管教堂尚未完工,但已正式開放舉行禮拜活動,因此祭壇、長椅及管風琴等設施均已齊備。2010年中旬,聖家堂中殿完成封頂並安裝了管風琴。教宗本篤十六世於11月7日,在6,500名信徒面前為聖家堂進行祝聖儀式。從2017年7月9日開始,主日或當守瞻禮的上午9點,聖家堂都會舉行對外開放的國際彌撒儀式,遊客可以在聖禮和懺悔的禮拜堂祈禱。

筆者今年8月故地重遊聖家堂,之前一次已經是廿多年前的事,當時教堂的大堂仍在修建中,還要戴著工地全安帽進入工地參觀,並乘坐簡陋的地盤升降電梯上塔上觀光。今次參觀可以看到了教堂接近竣工的情況,期望下一次再去看這座曾被戲稱為「永不完工的教堂」,終於拆走所有建築支架的景象。

攝影/撰文:閒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