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樂天團帶來的中國音樂家——何思昊

已經有55年歷史的林肯室內樂團(Chamber Music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 是世界上最大的表演藝術綜合體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11個常駐藝術團體之一,是世界頂級的室內樂團,也是推動全球室內樂發展的先驅。

在這個有130多名獨奏音樂家組成的室內樂團中,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華人面孔。今年CMS的10月至11月的亞洲巡演,我們將有幸看到兩位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大提琴家何思昊與小提琴家李論。他們在中國千千萬萬的琴童中走出一片天地,開始了國際舞台的翱翔。成功的秘訣在哪裡?我們將帶你走進他們的成長之路。熟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學藝術和音樂的孩子們「研君琴藝路,事倍亦功成」!也歡迎您來聆聽他們在香港、澳門、深圳、天津與廣州的音樂會及大師課。

一個偶然的開始

何思昊,1993年出生在上海,媽媽對古典音樂的喜愛讓他在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中長大。雖然母親沒有機會學習音樂,但她對古典音樂的熱愛深深影響了他。7歲時,思昊被媽媽從午睡中叫醒,突然問他是否願意學習音樂,因為這或許能幫助他未來的升學加分。就這樣,他選擇了小提琴,但在學習後發現並不喜歡它的聲音。一年後在一次少年宮的考試中,考官在指出了他拉小提琴的不足之處後,看到他手很大,建議他嘗試大提琴。8歲的思昊聽到拉大提琴可以坐著練琴就樂了,然後就開始學起了大提琴。這個改變成了他學習音樂的轉折點。

第一位大提琴啓蒙老師倪世宏對何思昊的影響深遠。倪老師在第一節課上為他示範演奏,何思昊立刻被大提琴的音色迷住。從那一刻起,他就喜歡上了大提琴。之後在劉美娟老師的輔導下,2003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音附小。

從獨奏到室內樂

16歲那年的夏天,思昊在學校看到了一個在紐約上州的音樂夏令營傳單,他決定前往。回憶起第一次出遠門的經歷,他不禁覺得好笑,因為忘記帶學生簽證,耽誤了趕飛機,又影響了轉機,結果只能在紐約的肯尼迪機場背著大提琴、守著行李箱在候機室過了一天多。不過那次出遠門讓他認識了丹麥大提琴老師 Hans Jørgen Jensen,並且決定報考莫斯大學羅伯特·麥克杜菲弦樂藝術中心 (Rebert McDuffie Center for Strings, Mercer University)。完成了四年音樂本科學習後又考入排名前列的西北大學本尼音樂學院(Bienen School of Music)攻讀音樂藝術研究生,畢業後又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深造。

隨著音樂之路的深入,何思昊發現獨奏雖然令人滿足,但室內樂才是古典音樂的核心。他解釋道:「室內樂是古典音樂的精髓,既要有獨奏的技巧,也需要像交響樂一樣的大局觀。」他在附中時便參與了學校室內樂的排練,這不僅磨練了他的技巧,還培養了與其他音樂者合作的能力。他認為,與同伴共同演繹音樂,就像拋接球一般充滿樂趣,每次排練和演出都是對音樂理解的進一步深化。

何思昊的室內樂經驗在2018年的門羅室內樂音樂節及學院 (Music@Menlo) 音樂節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他與吳菡和David Finckel結緣,他們的幫助為他的音樂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思昊說:「我很喜歡和室內樂同行們練習,可以向他們學習音樂上、樂句上的處理,以及對於整個樂曲的看法、對於作曲家的看法等等。」

「在室內樂的排練中我既能交友又很愉悅,並建立了音樂家的圈子。」思昊說。

鮑爾斯項目:精英的搖籃

何思昊的努力與熱情使他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在2018年門羅音樂節最後一天的晚會上,吳菡藝術總監鼓勵我兩年後試試報考鮑爾斯項目。」思昊對那晚的對話記憶猶新。他回憶道:「吳菡明確告訴我,能力與技巧還有待提高。她的這番話讓我又是歡喜又有壓力。」

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思昊成功入選了?林肯中心室內樂團(CMS)的鮑爾斯項目 (Bowers Program)。這個項目旨在培養全球最有潛力的青年室內樂演奏家,為他們提供頂尖的演出實踐機會。每三年一次的招生吸引全球幾百位申請者,每一屆錄取人數屈指可數,真可謂是百裡挑一了。

從鮑爾斯項目畢業的藝術家們也是個個躋身頂尖藝術家行列,至今有91位個人和11個組合從該項目畢業。其中有50位獲得過著名的艾弗里·費捨爾職業大獎;超過7位在主流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包括紐約愛樂首席黃欣);十餘人在音樂節和室內樂系列中擔任藝術總監……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鋼琴家依農·巴納坦(Inon Barnatan)、大提琴家阿麗莎·韋勒斯坦(Alisa Weilerstein)、米羅弦樂四重奏(Miró Quartet)、丹麥弦樂四重奏(Danish String Quartet)等如今古典音樂界的中堅力量也都曾是鮑爾斯項目的一員。

回到起點,培養下一代

儘管已經踏足國際音樂舞台,2024年夏天何思昊決定回國加入上海四重奏,並擔任天津茱莉亞學院教學工作。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希望做一點貢獻來培養下一代中國優秀的大提琴學子。他相信,通過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並希望通過教學不斷完善自己。

室內樂的力量

「室內樂不僅僅是幾位音樂家在一起演奏,它是音樂情感的深度交流。」何思昊感慨地說,「室內樂對於他的成長起了巨大作用。」 對於他來說,室內樂不僅是音樂的核心,也是音樂家之間深厚的友誼紐帶。正如他所說:「室內樂是永遠不會讓人厭倦的,它充滿了寶藏。」

今年秋天,何思昊將隨?林肯中心室內樂團在中國巡演。而今年的巡演隊伍由吳菡和David Finckel 兩位 CMS 藝術總監親自帶隊並演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觀眾親身感受室內樂的魅力。

希望能夠通過何思昊的故事,激勵更多的年輕音樂學子走上快樂而成功音樂之路。思昊邀請大家來欣賞今年的音樂會哦,他在每個城市也會參與大師班的教授。

圖文來自:W.Z. 韋博文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