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民族精神的永恆讚歌

國慶佳節到來之際,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背後蘊含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藝術價值,使之成為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該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創作于1935年,自誕生之日起,便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堅定的歌詞,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奮鬥。
《義勇軍進行曲》不僅是一部音樂作品,更是一首時代之歌,它以簡潔有力的旋律和直白深刻的文字,表達了中華民族在面對侵略與壓迫時的不屈精神和英勇抗爭的決心。歌曲的開篇「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便直接點明了主題,號召每一個有志之士站出來,共同抵抗外敵,維護國家尊嚴。隨後,「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則以形象化的語言描繪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外侮的決心與勇氣,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緊密相連,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義勇軍進行曲》的成功之處在於其旋律的強烈感染力和歌詞的深刻寓意。聶耳的音樂創作融合了西方交響樂與東方傳統音樂元素,使得這首歌曲既有國際化的視野,又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特別是高昂激越的旋律,以及富有張力的節奏變化,不僅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也使其在任何場合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同時,田漢的歌詞既簡潔明快又寓意深遠,通過「前進!前進!前進進!」的反復詠唱,將歌曲推向高潮,強化了其鼓舞人心的力量。
《義勇軍進行曲》的意義遠超音樂本身,它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不畏強敵、勇於犧牲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精神的集中體現。在歷史的長河中,這首歌見證了無數英雄的英勇事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不退縮、不放棄,勇往直前。
《義勇軍進行曲》不僅是一首國歌,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穿越時空的限制,跨越歷史的長河,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其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讓《義勇軍進行曲》的精神永遠閃耀在新時代的光輝中。

作者:澳門人文社會科學促進會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委員會主任、深圳市專家人才聯合會理事兼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主任 王子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