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宏觀經濟協調 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一)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取得良好的成績,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下半年,我國必須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加強宏觀調控的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確保完成今年全年的經濟目標。

  一、我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風險和挑戰。首先是經濟下行的風險。我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已經從短缺型經濟進入到過剩型經濟,市場飽和,人民生活富足,因此,人民追求從求溫飽到求享受,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從高速增長到常態增長,從求數量過渡到求品質,我國經濟體量大,慣性足,前進不易,不進則退。其次是金融的風險。我國地方債問題,房地產問題以及股市長期萎靡不振等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較大的影響,如何平衡我國財政收支,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與事權,解決房地產的壞賬呆賬,促進股市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新創業,同時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三是經濟封鎖的風險。當前美國和西方集團為了維護全球的霸權,對我國實施經濟制裁,我國的國際經貿環境惡化,甚至影響到我國海外資產的安全,對外貿易是拉動我國經濟的動力之一,經貿環境不好,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四是人口老齡化的風險,近年來我國人口已經從頂峰下降,人口負增長趨勢明顯,人口不足,必然影響消費和勞動力供應,同時增加養老的壓力。五是創新突圍的風險。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我國以前所走的引進、學習、吸收、模仿、跟隨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和西方的封鎖,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許多領域已經走到世界的前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必須依靠獨立創新,然而,創新投入大,風險高,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克服。六是經濟失衡的風險。我國經濟存在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行業差距、收入差距等等,如何縮小這些差距,處理好東部地區帶動中部與西部發展,振興東北,開發西部,建設新農村,理順一、二、三產業的比例,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構建完善的產業鏈,實現經濟內外迴圈順暢運行是個高難度的系統工程。七是環境惡化的風險。當今環境污染嚴重,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治理環境,保護生態責任重大,如何統一行動,共同維護人類的家園是個嚴峻的考驗。八是國家安全的風險。當今霸權主義橫行,世界戰火紛飛,動盪的局勢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人民和平的生活,戰爭導致糧食短缺,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飛漲,阻礙了全球的發展,也對我國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加強宏觀調控,戰勝風險和挑戰

  面對如此多的風險和挑戰,我國要戰勝困難,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加強宏觀調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認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首先加強宏觀調控,凝聚全國發展經濟的力量,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各異,要形成全國發展經濟的強大推動力,就必須加強宏觀調控,搞好規劃和協調,分工和合作。其次是加強宏觀調控,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激發市場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我國具有龐大的市場,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達到235969億元,而要進一步促進消費,釋放消費潛力,就要加強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去除市場和行政壁壘,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經濟穩定發展。三是加強宏觀調控,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科技是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是我國還有不少卡脖子的科技瓶頸,如積體電路的光刻機、生產材料等等,都是投入巨大,風險高,技術複雜的難題,光靠企業投資,依賴市場機制是不行的,還必須加強政府的引導,扶持。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四是加強宏觀調控,維持經濟均衡穩定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體量大,分工精細複雜,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等鏈條相互交融,要實現各鏈條順利運作,相互配合,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產生最大經濟效益,不能只依靠市場調節,必須加強規劃和計畫引導。(待續)

作者:暨南大學教授  林學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