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日本幕府年代的興衰史——大阪城

最近一部美劇「幕府將軍」(shōgun)在網上熱播,放為全球高分劇集。美劇的故事根據澳洲出生的英裔美籍作家詹姆斯·克萊維爾(James Clavell)於1975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背景是日本戰國時代晚期赫赫有名的「關原之戰」前夕為背景,而劇中重要的景點是大阪城的天守閣,筆者在大阪之行,特意到大阪城參觀,瞭解這個日本名城的歷史及風貌。

紀念豐臣秀吉的銅像及神社

大阪城這個曾經是日本桃山時代的著名幕府將軍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其前身為本願寺,在豐臣秀吉奪得政權之後,在本願寺舊址建成了一座固不可破的城堡——天守閣,並在此為權力中心,以武力一統天下。如果對中國歷史有所認識的人都對豐臣秀吉並不陌生,他就是在明朝晚年萬歷年間曾經揮兵入侵朝鮮的日本幕府將軍,是位認為可以吞併朝鮮,然後力主中華的軍士狂想家,明朝就是因為要保衛蕃國朝鮮不被侵略而先後兩次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與日軍作戰,以至國庫空虛,走上被滅國命運。豐臣秀吉在中國人眼中是侵略者,但在日本人、尤其是大阪人心中是個英雄,故此,在大阪城內建有紀念豐臣秀吉的神社,並在神社前為其立了銅像。

大阪城的入口

這位被西方譽為日本拿破崙的著名統帥豐臣秀吉,是叛變主子織田信長家族起家的武將,他於1583年興建當時日本島內最大的城堡時,是多麼的雄心萬丈,為家族能長治久安,為大阪城建立內外兩層防禦的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主城堡天守閣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園蓄水池附近,含石垣高達四十公尺,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被視為永遠無法攻破的金湯之城。事實上,當大阪城建成不久,隨著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的兩年後,也就是1600年,軍閥競爭對手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摧毀了豐臣軍的軍隊,並標誌著德川幕府和繁榮的江戶時代(自1603年起)的開始,1615年,德川軍攻克大阪城,徹底滅亡豐臣氏統治及毀了大阪城,完全控制了日本。

天守閣是大阪市地標建築物

1620年德川幕府在大阪城的敗垣之上,開始重建大阪城,德川家康使用巨石來興建,將巨石擺在城門來震懾人心,讓進入的人臣服於德川幕府,並彰顯他對大阪擁有的絕對控制力。搬運巨石非常花錢,德川家康因為這些巨石花費而消耗大阪的經濟力。到了1626年第二代天守閣完工,而大阪城重建即在1629年完工。

到了1868年日本親帝國和德川幕府軍隊之間爆發軍士衝突,史稱波辛戰爭。這場戰爭,這座城堡被親帝國勢力佔領。明治新政府將天守閣摧毀,將大阪城劃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和軍營。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由於當地是軍士重地,故向軍方商討,同意在天守閣旁邊為幫軍方蓋一棟大樓作為軍事指揮中心。這府第三代天守閣以鋼筋水泥復築,但並沒有依照德川家康時期的第二代的外型興建,而是以描繪出豐臣時代之繪圖的重要文化財「大阪夏之陣圖屏風」為基礎而重新修建,配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最上面一層則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可說是兩代天守閣特色的融合體。

曾作為軍士用途的建築物,現為展覽、飲食和購物中心

二戰期間,大阪城成為美軍的攻擊目標,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僥倖無事,但周邊建築,包含大阪砲兵工廠就被炸毀。日本敗戰後,大阪城為美軍所接收。1948年時,美軍不慎失火,燒毀了紀州禦殿。日本政府在1950年代開始對大阪城進行復修及學術調查,1959年並在大阪城的地下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現今的大阪城成為免費對外開放的大阪城公園,佔地106公頃,內外 防禦的水堀之間的種植了許多李子、杏子和櫻花樹。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優美風景。而天守閣成為博物館,進館需要購買門券參觀。大阪城是個值得參觀的景點,尤其是城堡的「石牆」與「護城河」,感受古代的城堡兵士防禦特性以及跌宕歷史。

攝影/撰文: 閒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