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的數字經濟格局

「數字經濟」一詞源於1995年由美國經濟學家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提出。從廣義上理解可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及數字治理等。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數字化對全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不難發現,新時代數字化正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核心,不斷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力量,以其便捷性及高滲透性的特徵,悄悄地為中國帶來新引擎的動能,同時,也對傳統經濟帶來數字化的衝擊。

數字經濟在新時代下的中國尤其重要,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後成了我國主要的經濟形態,改變著企業的生產方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政府的治理方式等。筆者深信在未來一段頗長的時間將影響著中國、大灣區及澳門經濟,尤是在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盛行,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下,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模式更是一種全新的出路。

此種新模式具有幾個特徵,我們可以看到因數字化後,企業的運行效率,線上與線下空間的精準化,降低企業的邊際成本;提高資源配置的融合創新性,透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打破產業與產業間的連通性,破除傳統的技術壁壘,形成新平台、新形態;最後,更是能打破空間及地域性的限制,提高經濟效益。終各地可形成優勢互補,尤對澳門、橫琴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