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土木打造黑沙體驗營受質疑 生態團體:發展利用應以就地原則

有生態學會建議政府規劃重建優化黑沙水庫
政府雖然叫停黑沙水庫建觀音藝術雕塑計劃,但14億元打造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項目仍在推動中,居民擔憂日後設施維護費用和營運費會價格不菲,不少居民希望保留黑沙現有原生態環境,反對在黑沙和路環大興土木,破壞「澳門人後花園」。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梁冠峰認為,每個地方的發展利用應以就地原則評估,不能有太大的傷害。現時黑沙水庫出現漏水情況,隱固出現問題,當局應及早規劃研究是否需要重建水庫,更好地保護好水庫下游溪間同時,也有利於將部分空間回饋用於綠化。

城規師陳昭怡、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梁冠峰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黑沙體驗營及原狗場改建運動公園兩項規劃。
市民反對在黑沙大興土木破壞生態
自政府本月中公佈16億元打造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項目,當中包括以4,200萬元直判,在黑沙水庫圓形迷宮平台的位置設置觀音藝術雕塑,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社會反對聲音不斷,儘管日前政府再召開記者會宣佈叫停黑沙水庫建觀音像計劃,但市民似乎並不「收貨」,不少市民昨致電《澳門講場》節目反映,質疑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項目造價由2020年2.2億元飆升至14億元,批評項目是勞民傷財,同時憂項目建成後使用率不高但維修保養費高昂。
有市民表示,現時澳門有不少閒置土地,建一些簡單的休閒設施已可以滿足居民需要,毋須在黑沙大興土木,把黑沙都市化;也有市民建議可考慮運用前海洋世界閒置土地,串連原車呔公園方案的閒置土地,與中央公園互相整合,無論地點和交通配套都符合市民使用,建議保留黑沙原有山體生態環境。
冀政府公佈路環整體發展藍圖
陳昭怡表示,路環一直被譽為澳門的市肺,今次事件反映市民對澳門自然環境是珍而重之,大家都希望澳門可持續發展。目前路環並沒有詳細規劃,只有總體規劃,定位是綠色休閒用地,土地用途是綠地或公用開放空間。政府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項目構思是生態休閒、教育科普、團建場地,與總體規劃方向吻合,黑沙體驗營12個片區對應地段的優勢是有自然風光,包括黑沙海灘、泳池、燒烤場;劣勢是巴士路線或停車位不足,制約發展,周邊設施聯動不足。
她希望政府釋出整個路環綠色休閒的藍圖,告訴居民究竟路環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甚麼,政府是否有一個長遠的藍圖,把路環打造成為真正的休閒綠色節點,以環保步道串連其他節點,例如熊貓館等。
立項前先評估環境和交通承載力

政府提出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規劃,外界關注項目對環境生態的影響,且事前沒有做環評報告。陳昭怡表示,本澳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是環境綱要法,但並沒有納入城規法中,而城規法對於環保的要求只提出要有「保護和優化環境的措施」,而非需要環境評估;加上本澳的環評是工程前的環評,不是立項前的環評,兩者有差別。
陳昭怡認為,隨著社會對環保意識提高,環評的提出應該更前設,先評估環境和交通承載力,才提出需要何種項目方案。她同時建議政府說明有何方案控制黑沙體驗營啟用後的人流,以免過度擠擁。
倡政府規劃重建優化黑沙水庫
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佔地總面積10公頃,除設12個主題功能區、逾200個「水、陸、空」遊樂歷奇項目外,亦建設防洪排澇基建、停車場、活動中心、餐飲空間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打造全澳乃至鄰近地區規模最大的歷奇營地,為全澳居民,尤其是兒童、青少年提供「水、陸、空」立體歷奇體驗。單是建設防洪排澇基建,是否意味著黑沙草地樹木會被「鏟起」,自然生態受破壞?梁冠峰表示,每個地方的發展利用應以就地原則評估,不能有太大的傷害。他以建造黑沙水庫為例,由於當年工程對周邊破壞較大,政府因地制宜沿水庫建造植物迷宮和滑草場,修復黑沙水庫環境,是比較適合。
他對郊外設施鋪設太多機電存疑,黑沙水庫在上世紀70年代建成,當局經常在水庫舉辦大型活動,例如每年都舉辦的綠化周大步行及植樹活動,有近千人參與,空間擠迫。現時黑沙水庫已出現漏水情況,存在隱患,當局應及早規劃是否需要重建水庫,將部分空間回饋用於綠化,他認為整個水庫的重建優化規劃比現時當局提出的方案更實際。
黑沙海灘北部可打造棕櫚林片區
梁冠峰還表示,黑沙水庫下游經過20多年時間已形成了濕地,溪間的生物多樣性有其優勢,要保護好,該濕地位處黑沙水庫和體驗營之間,位置較為敏感,黑沙水庫的穩固性和日後體驗營建造工程都會對該濕地造成影響。
他又提到,黑沙海灘長度超過1.5公里,北部有三分之一是閒置,沒有好好地被利用,政府可以善用黑沙北部土地,打造棕櫚林片區,以簡單法作生態修復之餘,亦可善用相關土地舉行大型文化活動,提高效益。
倡植物迷宮修復建觀景台植物迴廊

政府決定停止於黑沙水庫建觀音像,市民質疑所在地原「植物迷宮」已被開挖,如何修復?梁冠峰表示,修復的難度不大,建議這地段建觀景平台和種植植物迴廊,供遊人遮蔭或休息。對於早前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稱,有關地段易受颱風影響不宜種樹,梁冠峰表示,蔭棚的植物迴廊有一定的支撐,認為只要選好苗,做好養護,在設計上做得好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另外,在路環山林修復工作上,梁冠峰認為除了生態安全要做好,也要配合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建議山林種植中加入中草藥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