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少子化」現象對教育的衝擊

據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2022年新生嬰兒共4,344名,按年減少682名,部分學校擔心生育率下降導致未來收生不足。《澳門講場》昨日探討出生率對教育的影響,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表示現時大約5,000人入學,局方透過25至35人一班的小班教育調節機制,不會令班級規模不會因出生率出現過份擴張或減少,保障教師團隊穩定,令學校得到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澳門「少子化」對澳門教育界的影響逐步呈現。

要減少出生率對教育的影響,歸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出生率,然而在沒有實現這一社會目標前,政府只能優化現行政策穩定整體教育,尤其是持續檢視和優化「小班化」教學的水平和成效,與此同時,政府和學校需要採取合適措施,透過適度創新教學模式減少「少子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教師團隊穩定性。

除了穩定教師團隊穩定性的問題外,關注教師所面對的心理壓力也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過往社會提出過的「一年一簽」問題,至今似乎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令到一些年資較淺或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每年都要面對一次心理壓力,有關問題還需要政府進行深入的調研,並在業界內開展充分討論並妥善解決。

此外,由於「少子化」已經導致學校和教師的供求關係失衡,政府也應該積極和青年團體加強合作,讓有意成為教師的年輕人有機會重新思考,避免日後有機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以及人才資源錯配的問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