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調升養老金敬老金醫療券 推育兒津貼等精準幫扶「一老一少」

特首表示將精準幫扶「一老一少」
行政長官岑浩輝昨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社會關注的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將會延續。施政報告提出,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精準扶助弱勢群體,推動福利向低收入群體和弱勢、困難群體傾斜,包括繼續實施現金分享,醫療券將調升至700元、對適育家庭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每名永久性居民中3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合共1.8萬元。另外,出生津貼亦升至6,500元,父母雙方可同時申請;結婚津貼亦調升至2,220元。敬老金則調升至每年1萬元,養老金每月3,900元等等。
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下午3時在立法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題為「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分為五個章節,當中施政重點包括以下方面:(一)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奮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二)敢擔當、重實幹、善作為,着力提升特區治理效能;(三)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全力為民創造美好生活;(四)促交流、擴開放、共繁榮,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五)揚優勢、增動能、謀長遠,開展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岑浩輝表示,2025年特區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鞏固經濟復甦態勢,加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社區經濟發展,本地生產總值保持正增長;不斷改善居民就業狀況,維持較低失業率水平,穩定物價和民生物品供應,持續優化民生;不斷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加強統籌協調機制,提升管治效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施政報告中亦提到,旅遊博彩業的疫後復甦勢頭漸見放慢,本年度財政收入或未如預期樂觀,一些新增的較大開支未列入已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財政預算案可能需要調整。岑浩輝強調,必須清醒認識到,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的問題仍是本屆政府面對的首要問題,客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失衡、創新能力不足等老問題持續存在,加上新的經濟周期和消費模式、消費觀念、消費階層,以及外部環境的急劇轉變,澳門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中小企業正面臨消費外流、經營困難等共性難題。澳門社會還面對人口老化、少子化、青年就業結構失衡等問題,而鄰近一些地區與澳門旅遊博彩業的競爭也正在加劇和迫近。

同時,多元產業發展與社會預期還有一定落差,橫琴在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依然存在差距,澳門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將逐漸顯現,經濟恢復及轉型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將不斷出現,對未來經濟發展形勢必須審慎研判。
多項惠民措施延續
至於市民最為關注的惠民措施將會延續。岑浩輝表示,民生為大,本屆政府將堅持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將延續多項稅務優惠及惠民措施。在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後,適時完善現金分享制度,將節省的開支用於增進民生福利和促進社區經濟發展之上。2025年現金分享計劃,符合條件的永久性居民10,000元、非永久性居民6,000元。
同時,將向援助金受益家庭額外多發放一個月全額援助金。普通殘疾津貼金調升至每年10,000元,特別殘疾津貼金調升至每年20,000元。殘疾金調升至每月3,900元,失業津貼、疾病津貼等也將適當調升。
推進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的工作。繼續為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開立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個人賬戶,向首次合資格的個人賬戶入一次性鼓勵性基本款項10,000元。額外向符合條件的居民公積金個人賬戶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持續評估強制央積金的可行性。
精準幫扶「一老一小」
值得一提的是,施政報告提出精準幫扶「一老一小」,包括調升養老金和敬老金。參考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並因應本澳近年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調升養老金及其他社保給付的金額,養老金調升至每月3,900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0,000元。
而「小」的方面,則多管齊下積極應對少子化問題,創設育兒津貼,向澳門永久性居民中未滿3歲的嬰幼兒每人發放每月1,500元、每年共計18,000元的津貼,出生津貼調升至6,500元,加強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支援,鼓勵生育。
結婚津貼亦調升至2,220元。制訂托兒服務發展方案,致力提供持續且優質的托兒服務,分擔雙職家庭照顧幼兒壓力,為育兒家庭創設友善的托兒環境。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為居民免費提供有限度的輔助生殖服務。更好促進「性別平等」和「家庭友善」的良好氛圍,開展下一階段「澳門婦女發展目標」的規劃工作,推進婦幼事務發展。
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
至於同樣受到市民關注的就業問題,岑浩輝表示,優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嚴厲打擊非法工作與虛假聘用。就業是民生之本。輸入外地僱員僅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完善本地員工晉升機制,推動落實綜合旅遊休閒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
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將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開展增加產假和年假日數的研究。深化勞資關係法治化建設。優化職安健管理。
發展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針對澳門就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將研究設立綜合的職業培訓平台,因應行業調整,針對性設計課程、投放資源。開展高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模式及銜接高等教育的研究,加強與應用型高等院校及企業的深度合作,塑造產教融合新形態。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推出「就業+培訓」事項計劃。優化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助力居民提升就業競爭力。
此外,施政報告還從四方面促進青年就業創業。一是教育層面系統推進「學生生涯規劃藍圖」計劃;二是為青年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增加赴內地指定企業實習崗位數量,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增至520個名額,完成實習後每人津貼5,000元。研究將「職出前程實習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等延伸適用至赴內地發展的澳門青年;三是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內地9市及橫琴合作區內指定企業就業的35歲或以下高校畢業青年,於其就業期間補貼每月5,000元,補貼期最長18個月;四是善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加強與合作區、大灣區相關青創孵化機構的緊密合作,協助解決青年人創業階段的實務問題。
四方向布局新階段發展
施政報告中提到,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特區新階段的重要使命,也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澳門特區將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以「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為策略。「北上」是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加強與內地省市合作;「南下」是拓展東南亞、南亞市場,聯動開拓東北亞市場,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西進」是加快建設橫琴合作區,聯動拓展粵西地區發展;「東拓」是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葡語以及西語國家經貿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強化內聯外通,更加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健全特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打造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的「橋頭堡」。
此外,今年是澳門特區「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特區政府將全面總結「二五」規劃執行情況,啟動編製「三五」規劃工作。據施政報告中提出,根據內外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結合澳門的發展條件,在深入科學論證和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從長遠和整體考慮,謀劃推出一批具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重大工程項目,為澳門未來發展增添新動能、創造新優勢、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包括: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建設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建設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