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服務業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二)

2025年,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我國要擴大服務貿易,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擴大開放與制度創新相結合。主要做法:一是放寬市場准入。允許外資控股金融、教育、醫療領域,如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引進外資,發展金融業,為國民經濟提供堅實的支撐。同時,利用外資提升我國的教育水準,提高醫療服務的層次,讓群眾有更多的選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醫療衛生的需要。二是試點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按照網信辦規劃推動上海自貿區跨境數據流動便利化。三是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商務部主導RCEP數字貿易規則談判,推動電子簽名、數據存儲等當地語系化要求鬆綁。四是爭取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對標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

第二、培育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一是大力支持技術研發。如按照財政部2023年新政對軟體、晶片設計企業給予15%的所得稅優惠。二是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謀劃遴選確定10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範區和15家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集聚優質知識產權服務資源,打造知識產權服務集群品牌,提升知識產權服務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強品牌與文化輸出。按照中宣部「文化出海」工程設立「中國服務」國際推廣中心,重點支持遊戲、動漫、影視等行業。2023年,位元組跳動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1,200億美元的收入,TikTok在美國的營收達到160億美元,同比增長達到40%。今年春節《哪吒2》風靡全球,說明中華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要加大挖掘文化出海的潛力。當前杭州正試點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打造服務貿易展示平臺,要以此為平臺進一步推動國潮出海。

第三、優化傳統服務貿易結構。一是旅遊服務升級,推廣「智慧旅遊」。文旅部規劃2025年前建成30個國際旅遊樞紐城市,吸引海外遊客。2024年,我國免簽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入境旅遊,入境遊翻倍增長,旅遊服務貿易有較大的改善。要繼續實施免簽政策,結合最近紅火的「跟著電影看中國」活動,把影視作品與文化旅遊相結合,既推廣中華文化,又推廣中國旅遊。二是開發高端醫療旅遊。如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吸引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養老、保健、治療。三是國際運輸服務提質。交通運輸部支持中遠海運、順豐航空擴展國際航線,目標是提升自主航運份額至50%。海關總署也在試點建設中歐班列數字口岸,努力提升通關效率。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運輸公司的市場開拓,擴大國際運輸服務。

第四、努力減少服務貿易逆差。一是擴大數字服務出口。支持雲計算企業(如阿裏雲、華為雲等)在「一帶一路」國家建設數據中心,努力爭取擴大海外營收占比。二是推廣「數字內容工廠」模式(如閱文集團海外網文平臺),力爭2025年網路文學出口額有較大的增長。三是吸引高端服務進口替代。鼓勵跨國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如特斯拉上海研發中心,利用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帶動本土創新,減少關鍵技術進口。四是實施「國際教育本土化」。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創辦國際學校,依照教育部「留學中國」計畫目標,爭取2025年來華留學生達50萬人。同時辦好本國教育,提高中國各類學校的辦學水準。

作者:暨南大學教授  林學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