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中的沉沒成本

知道於投資之中,會牽涉到那些成本?基金有手續費、管理費,而股票有經紀佣金、印花稅等,這都是小數目,有一種成本,代價遠遠地比以上的雜費都要高,是無形的,連付了你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已付出,但無法收回的元素,例如金錢、時間或精力等,當一件事情進行時間越久,沉沒成本則越沉重。換句話說,若任何一件事,要把沉沒成本也計算在內,單單的「金額」已不能完全反映實際價值。舉個例子,付了$100的晚餐,但發覺非常難吃,難以下嚥,你會因為錢已付過,強忍痛苦,繼續把食物吃完。還是立馬結賬離開,去吃點別的?兩個選擇的共通點都是確確實實付了$100,也不能退回,朋友們一般都會選擇前者,因為錢已付過,不吃完浪費錢又浪費食物,無可厚非。但專家們當然是持有相反意見,普遍都認為應該放棄這頓這麼難吃的晚餐,著重的不是那$100和食物,而是你,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只單純的想,到底你想不想繼續吃下去,只有這種想法下的決定,才可以把沉沒成本減到最低,不然把吃完的鬱悶心情留著,又用甚麼東西去彌補呢。

為甚麼會提到沉沒成本,都是因為我朋友,早幾天跟他討論了一下他的投資情況,他好幾年前買了香港一家銀行的股票,賬面已經虧了超過一半,我給他的建議是壯士斷臂,把虧錢的股票賣出,再投放於比較會賺錢的投資工具裹,盡快回本。當然他的答案也是我預期,也是因為賣掉股票就肯定兌現虧錢,也覺得已經投放了那麼長時間,現在放棄很可惜。我說呀,投資不是談感情,沒有可惜不可惜,只有賺錢不賺錢,這就是為甚麼所有財經分柝員,在電視節目上給的意見之中,其中一項都是止損價位,就是要把沉沒成本減到最低,若要把賬面虧損的投資長期持有,以人性的習慣,會捨不得面對現實地把實際損失兌現,仍然抱有一絲希望。但是,是希望還是奢望也很難說,在這龐大的絆腳石面前,無法理性地尋找其他投資機會,收復失地。

謹記,沉沒成本算是一種非理性的產物,沒有一條數學公式可以算得清楚,越是不理性,就越有機會變成無底洞,越要認真思考。在經濟學當中屬於低效率元素,嚴重影響合理性的資源分配,所以,其他事情先不說,只說投資,不要被沉沒成本毁了你的決定,甚麼「放不下」、「捨不得」都是廢話,只有賺錢才是王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