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爭明年9月討論2023年可否調整社保給付

社協昨召開本年第二次全體大會

社會保障基金昨(13)日向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全體大會引介關於構建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建議方案;有關方案內容中建議,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脹率達到3%或以上,社保基金便會啟動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的考量,經衡量社保基金過去5年的整體平均收入情況及人均預期壽命變化,計算出給付金額的可調整幅度;尚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脹率少於3%,理論上各項給付金額維持不變。社保基金會並將於每年9月對各項指標參數進行檢視,倘按機制計算出有條件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時,會按相關法律規定向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聽取意見,以決定翌年1月社保給付是否調整。社保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袁凱清表示,將爭取盡快落實調整基制,期望明(2022)年 9月可以討論是否調升2023年社保中各項的給付。

社協昨召開本年第二次全體大會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昨(13)日假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多功能會議廳召開本年度第2次全體會議,會議議程為:檢討第40/95 / M號法令中有關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各項損害賠償限額、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之建議方案和其他事項;會議由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主席李偉農主持。

設科學調整機制

社保基金早前委託澳門大學開展社保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專題研究,探討對各項給付,尤其是養老金金額,設置指數化調整機制的可行性,並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方案,即每年通過綜合考慮通脹率,以及過去5年社保基金的整體平均收入變化及人均預期壽命變化,來評估各項給付調整的必要性及其合理幅度。方案建議,倘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服率達到3%或以上,社保基金便會啟動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的考量,經衡量社保基金過去5年的整體平均收入情況及人均預期壽命變化,計算出給付金額的可調整幅度;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脹率少於3%,理論上各項給付金額維持不變。不過,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特區政府最終亦會檢視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必要時會通過宏觀政策進行調整,確保養老金加敬老金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的施政方針得以落實。

爭取2022年9月討論調整社保給付金額

社保基金會於每年9月對各項指標參數進行檢視,倘按機制計算出有條件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時,會按相關法律規定向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聽取意見,以決定翌年1月社保給付是否調整;同時,會每5年對相關調整機制進行全面的檢討並持續完善優化。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建議方案昨獲社協一致共識,袁凱清表示,建議今後定期按通脹、社保基金收人變化、人均預期壽命及最低維生指數等指標,綜合評估養老金等給付的調整空間,藉以確保合理的基本養老保障水平以及社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她指,方案內容暫時調整是預測向上,未有考慮設下調。意味著此是可加、不可減的方案。將爭取盡快落實調整基制,期望明(2022)年 9月可以討論是否調升2023年社保中各項的給付。她又指至今年10月,社保基金共有966億元資產總值,財務狀況穩健,有合理水平,可持續發展。

對工作意外及職業病賠償限額勞資雙方有分歧

另外,就會上討論的檢討第40/95 / M號法令中有關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各項損害賠償限額一項,社協勞方代表梁偉峰會後指,勞方對此持保留意見。勞方表示,肯定政府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如工作環境巡查、訊息推廣、宣傳、培訓及教育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最新的工傷統計分析報告中的工傷意外數字從2017年開始明顯逐年下降,成效顯著,這有賴於當局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配合。但他認為,多年來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酒店及飲食業和建築業仍是工傷意外「重災區」,尤其建築業意外死亡率較高,建議政府盡快開展研究因應行業特性調整損害賠償金額中長期無能力及死亡賠償限額的制度建設,可考慮以建築業作先行先試。同時,針對未來本澳有多項大型及大規模的工程開展,相關項目工程涉及的人員多、面積大,工程複雜恐容易發生意外,當發生意外後對救援亦有不少挑戰,勞方冀當局一方面繼續加大職安健宣傳及工作環境巡查力度,另一方面建議定期進行演練以應對重大事故的發生,要有足夠的救援設備和應急機制。

就社會保障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建議方案,勞方表示對政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給付表示認同,認為有關建議方案是科學施政的體現,有助社會保障制度持續健康發展。勞方期望政府在建立相關制度後,能加快資料收集及分析的處理,縮短給付調整時間,為居民提供更適時的支援。

而資方代表黃國勝則表示,對此兩項均認同。

勞方還建議,明年社協工作計劃可以開展研究本澳的勞動基準,檢討本澳現行勞動基準與大灣區的差距,尤其有薪年假的調整、欠薪追討機制的完善方面,以便適時加強勞動權益保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