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從那裹來

上星期提到窮人香檳這通俗講法,意思指對香檳有著趨之若䳱之情,但礙於價錢上的關係,難以變成日常飲用酒,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找一些其他代替品。其實我並無對香檳以外的氣泡酒有不敬之意,就算不是香檳,優質的氣泡酒仍然數之不盡,只是拿個比喻罷了。早前提及到不同國家,但同樣是利用「傳統方法」,或稱「香檳方法」所釀製的氣泡酒,各自各精彩。那像普賽克(Prosecco)這種的,又是用甚麼方法釀造呢?先還原基本概念,氣泡的做法其實就是在酒液進行第二次發酵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加以保留,就形成了氣泡酒,而傳統方法跟其他方法又有甚麼分別呢?復活節期間在本欄也介紹過香檳的第二次發酵於酒瓶內,因此衍生很多成本較高的其他步驟,而其他方法則不一樣。

其中一種方法與傳統方法接近,這就是換瓶法(Transfer Method),第二次發酵同樣是在酒瓶內進行,分別是過濾酵母殘留物等的沉澱物過程,沒有傳統方法般的複雜,只是倒進壓力缸內,大批量地過濾澄清後再入瓶,方便快捷,當然這樣做有機會讓氣泡結構受損,影響氣泡的持續性。澳洲相當多的氣泡酒款都是彩用這種釀造方法。

另一種較熱門的是酒缸釀製法(Tank Method),將酒液倒進大型酒缸內,再進行第二次發酵,製作完成後立刻過濾再入瓶,相當簡單,成本便宜。這種造法因沒有經過酵母殘渣浸泡,所以陳年潛力欠缺,都是在新鮮期內享用。另外,此方法氣泡大小有機會不一致,導致影響口中因氣泡而帶來的綿密感覺。常說意大利的普賽克(Prosecco)、德國的Sekt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當然不能遺留一種深受女孩子歡迎的氣泡酒釀製法,這是阿斯蒂法(Asti),普及於意大利的皮蒙特(Piemonte)地區,與其他方法最大分別在於氣泡不是產於第二次發酵,而是葡萄汁置於大酒缸內按照正常步驟發酵成酒液時,待酒精含量達致5%-7%時,把酒液冷卻,提前讓發酵過程終止,此時,微氣泡與酒液經過濾後一同入瓶。由於發酵過程沒有完整地完成,仍有不少殘餘糖份留在酒液中,因此,微氣泡與微甜是這款酒種的特成,成為女士們喜歡的佳釀。

以上就是現時除了傳統方法外,較為普遍的氣泡酒釀製方法,當然,直接向酒液打進二氧化碳都算是一種選擇,但是對於有追求的酒友們,這種粗製濫造的酒款就不提也罷了。如你也是氣泡控如我,只要懂得氣泡酒所帶來的樂趣,任何方法所釀造的,都同樣是佳釀,同樣是出色的葡萄酒,開心還是喝酒過程中最重要的。

Wayn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