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銳意引才發展新產業創就業 市民:單靠人才沒企業難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政府推新《人才引進制度》,計劃引進3類人才以發展4大新產業,從而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及創造就業職位。昨日不少市民在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反映憂慮,他們質疑,本澳不是無人才,而是本地沒有機會讓他們發展,以致出現本地留不住人才的情況,現政府又推新政策引進外地人才,在沒有企業作為支持下,單靠引進人才根本難帶動整個產業發展起來,應同時引入企業。有心水清的市民更「踢爆」,未來4大新興產業均會設在橫琴,未必能為本地人創造就業職位,且當局引進的人才要在橫琴上班,認為根本毋須給予他們澳門身份證,因為他們日後居住和上班都不在澳門。
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周昶行、秘書處職務主管吳麗燕、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簡佩敏昨出席《澳門講場》,探討澳門人才引進計劃。
3類人才引進計劃是為帶動本地產業發展
政府正就《人才引進制度》進行公開諮詢,諮詢期至12月24日止,諮詢文本中提到,建議設3類專項計劃「高端人才計劃」、「優秀人才計劃」及「高級專業人才計劃」,以引進4大新產業及支持社會持續發展的不同層次人才。周昶行表示,面對鄰近地區對人才的激烈競爭,本澳人才資源貧乏的重大挑戰,本澳有必要重新審視現時人才引進機制和法律法規,建立適合本澳社會實際情況和長遠發展所需的人才引進制度,希望聽取市民意見,不斷優化新的人才引進政策。
他續說,特區政府計劃首階段引進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及文化體育這 4大新產業所需高端人才、優秀人才及高級專業人才,帶動本地產業和行業發展,可發揮帶教作用,培養本地人才,讓本地人有向上流動機會。制定這3類人才時亦參考了鄰近地區、周邊地區及國家的人才引進制度,分類同周邊地區大同小異。
3類人須在澳居滿7年方可獲永久居民身份證
高端人才是指具備超凡才能或技術,並擁有公認傑出成就的人士,如曾獲得諾貝爾獎、奧運獎牌等人士;優秀人才是指在某一專業或某行業中表現卓越的領軍人物,如跨國企業的行政總裁、擁有重大專利的人士等。周昶行指,考慮到上述兩類人才在世界各地已有成熟的事業及產業,「好難開口叫他們放棄成熟的事業,在澳門逗留滿183日才能批續期」。至於高級專業人才,則必須在澳門工作或滿足通常居住條件才能獲發續期。
簡佩敏補充,上述3類人才獲批的居留許可,一般年期為3年,續期年期也是3年。為增加吸引力,考慮到高端人才及優秀人才在世界各地已有成熟的業務,因此當局並沒有把通常居住納入續期條件,是特別制度。而高級專業人才續期時須審視是否達通常居住的要求,如有沒有常居所、在澳門實際居住日數等,亦會審視其不在澳門期間的原因。新的《出入境管控法》規定,獲居留許可人士若頻繁或有規律來澳門就業、工作,即使不在澳門留宿,仍視為在澳門通常居住。
簡佩敏又提到,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前提條件是在澳門通常居住滿7年,因此高端及優秀人才雖然不以通常居住作為續期條件,但若他們想成為永久性居民,亦須在澳門通常居住滿7年,否則只能一直以非永久居民的身份留澳。
引入人才不會衝擊年青人就業機會
市民曾先生致電節目時表示,對「引才制度」不感樂觀,認為一直以來政府的口號「講就好聽」,「政府個啲美麗謊言,我都聽咗幾十年啦」。他說,當年政府開始輸入外勞時,聲稱是要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依家唔係補充性,而係取代性,政府唔幫居民唔緊要,仲係到害緊啲居民。」曾先生又表示,自己認識不少年輕的本地人才,但在澳門沒有出路,都往外跑。他質疑政府官員都只在辦公室內憑空想像制定政策,沒有聆聽社會聲音,只顧利益輸送,澳門學生沒有前路可言。
也有市民擔心「優秀人才計劃」中的企業總裁來澳發展時,會帶同自己團隊來澳,其下屬又可透過申請「高級專業人才計劃」來澳,而團隊又可以用申請外僱的方式,聘用其他下屬來澳,屆時根本就無須聘用本地人,質疑新人才引進制度是否真的能為澳門人創造就業機會,對澳門人造成不公平。
周昶行回應稱,企業總裁帶同自己團隊來澳門,並非佔領澳門人原有職位,在這些人來澳門前,那些工作職位並不存在,所以不存在搶澳門人飯碗的情況。當局會要求這些人才創造的職位要多於帶來澳門團隊的人數,且不會批出很多的配額,對一間企業可能只批高端技術人士,中下或中高層需由澳門人填補。不存在「團隊落晒嚟,澳門人就無晒就業機會」的情況。
周昶行認為,當產業發展愈大,創造的職位愈多,當局希望透過引入整個產業鏈,讓澳門人從基層培養,他強調是不會對剛畢業的年青人造成衝擊,反而會聘請他們,日後可取代這些外地引入的人才。
至於本澳是否無人才,周昶行強調,澳門有人才,每年有很多學生赴著名大學就讀,但即使全世界的澳門人才回流,參與大灣區及深合區建設,亦不能單靠他們填補產業所有職缺。
市民批政府政策本末倒置自欺欺人
市民李先生直言,澳門有很多人才,但留不住人才,沒有大型企業可以讓他們發揮,如果政府現在大量引入人才,但澳門又沒有舞台讓人發展,所謂的引入人才,最後只會淪為派身份證或變成讓外地人來澳工作的機會。現時本澳經濟仍單一,只有博彩和旅遊業,他質疑:「如果專業人才係帶大量資金來澳門發展,咁可以接受,但掉返轉只係人嚟,係帶動唔到就業。」他形容當局的政策是本末倒置,建議在引入人才同時,應同時引入企業,才能令新產業發展起來。
市民張先生則批評,政府的人才引進是「自打嘴巴」,當局一方面講澳門本身不缺人才,但又指澳門人才流失很嚴重,「自己都留唔住人才,又點去吸引人哋過嚟澳門呢?」他又質疑,單是引入高端人才,這些人又怎去創造一個產業?要形成一個產業,甚至創造就業職位,單靠人才難成事,「唔係一個人孭晒,都要有政府政策、使咁嘅市場有發展條件。在澳門開間鋪頭,請4、5個人,都已經算係創造到就業職位,發展果4大產業,遠的唔講,單是中醫藥產業,澳門都已經投資咗百幾億啦,到底有乜起色呢?你話而家請咗幾多人?你話現代金融,啲法律仲係度傾緊,你話搵幾個人嚟澳門,無意思架!無謂自己呃自己。」
張先生指出,政府一直強調引入人才不會搶澳門人飯碗,這個他是相信,因為該4大新興產業根本就不是在澳門開設,是在橫澳深合區,既然相關產業是在橫琴發展,「既然係引進國內人才,咁唔使搞身份證啦,叫佢(人才)直接去橫琴開工囉!」他又謂,將心比己,這些人才都不會是單身,有妻有兒,會考慮未來長遠能否安居樂業,現在政府又設身份審查制度,且需要定期進行居留續期,令申請人在帶同家屬來澳生活,以及是否在澳購置物業等存在擔憂。
新制度是以產業為導向與配合產業適度多元
對於多位市民批評澳門留不住人才,周昶行再次重申,澳門最大的優勢是有國家的支持、有橫琴粵澳深合區,發展空間巨大,「好多人才,佢哋咁高端,唔係淨係睇自身嘅利益,佢哋係睇自己企業、產業有無發展空間,我哋俾到佢哋嘅,就係一個發展空間。」加上澳門的稅率非常低,發展成本較鄰近地區低,這些對企業都是很有利的發展因素。
簡佩敏強調,今次的人才引進制度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較為被動,只是審核該申請人「叻唔叻」,新制度是以產業為導向,申請人除了要「叻」之餘,還要配合經濟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她承認,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是需要多方政策配合,包括在政策上如何招商引資,政府都會去做,高等教育方面,也會有4大產業課程設置,多個政策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