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質量差重覆開挖甚擾民 林宇滔批根源與工程「三不」有關

本澳掘路工程頻繁一直為社會詬病

澳門道路重覆開挖嚴重一直為社會所詬病,質量差經常出現裂縫坑洞,處處有陷阱,但補完又爛,工程永無止境,困擾著市民和商戶。議員林宇滔批評,澳門道路工程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其實是與工程「做不足」、「做不快」、「做不好」有關。掘路工程缺前瞻性規劃,沒有做好地下管網舖設規劃,加上本澳道路建設技術和用料自回歸後完全沒有提升過,政府在監督和把關上存在失職。他再次促請政府先制訂道路工程規劃,避免道路重覆開挖,同時透過修法,更新和統一多個政府道路維修保養技術標準,透過錄像系統監察承批公司開工情況等,多管齊下著手改善本澳道路工程問題。

林宇滔

3年內不得重複開挖未必能遏重複開掘

政府宣佈由今年起推行非緊急情況,3年內不得重複開挖的措施,但今年挖路工程不減反增,林宇滔認為,相關規定作用不大,市政署只管掘路,例如坑道開挖,若交通局要進行路面、更改行人路、車位等路面工程,是毋須向市政署申請,而所有的交通規劃和道路調整工程,都是交通局自行審批「自己話事」,惟相關工程雖不涉開掘坑道,不過也要挖開路面、重鋪路面等,對交通和居民生活、商戶仍會造成影響。政府部門的邏輯是,道路工程不一定是掘路工程,但掘路工程就一定的道路工程,若按當局邏輯,3年內不在同一路段再進行工程其實不會實現到。

今年掘路工程數目比去年增加2成

林宇滔直言,澳門道路工程一直存在「做唔足」、「做唔好」、「做唔快」。每年掘路工程申請有逾千項,但最終政府只批出200幾至300項開工準照,真正有需要的道路工程做得不足夠。他舉例,回歸初本澳每年發生爆水管,水公司已提出要更換使用了數十年的石棉喉管,礙於政府一直不批准工程開展,只有等爆水管時方可申請緊急開挖,相關更換工作近兩年才完成。

道路工程應有前瞻性規劃

社會意見認為現在澳門掘路工程太多,他個人不認同,應該要掘的還是要及早進行。他指出澳將所有公用事業管線都埋在地下,掘路時應有規劃,減少互相干擾,減少重覆開挖,政府對道路工程應有前瞻性規劃,及早規劃管網更新和更換工程,而非等到管線損壞後才草草開工。

此外,地下管網資訊不公開,目前只有政府內部自己知,公營機構申請掘路時,很多時都因為不知地下管網情況,而延誤了工期,或多機構重覆開掘,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行人天橋,工程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遷移地管網,大型道路工程開展前,政府事前不會為他們提供所需資訊和主動進行規劃,令工期拖長,歸根到底,責任在於政府資訊不透明和缺乏統籌規劃。如若政府資料提供足夠,工程自然可以「掘得快」,時常有市民投訴一些道路工程沒有開工,可參考台灣做法,透過錄像系統,在不侵犯私隱情況下,讓公眾可24小時透過網上監督工地施工情況。

政府總以推搪態度處理道路質量問題

道路工程做得不好,指的是工程質量,日前行政法務司司長在立法會辯論會議上公開承認,本澳瀝青道路質量差是一直存在的問題。林宇滔表示,瀝青道路質量差,政府一直沒有正面面對,他憶述在2018年時,當時的民署曾以荷蘭園大馬路為試點,分階段將瀝清路面改為鋼筋混凝土路面(俗稱「石屎路」),藉此提高路面的耐用性。若成效理想,將計劃推廣至其他交通要道。

林宇滔批評,現時根本問題並非居民反對採用瀝青鋪路,而是瀝青路面質量差,政府抱著推搪的態度,「你投訴瀝青路我咪改用石屎路囉」。石屎路雖硬度較高,較耐用,但行駛舒適度差、噪音會較高,更重要的是若路面其中一塊有問題,則要整條路重新鋪過,而鋪路工程完成後,養護時間更要幾天,故而施工時間比瀝青路長。瀝青路養護時間只需要1晚。

鋪路用料和技術回歸後從未有更新過

林宇滔表示,內地瀝青路使用5、6年質量都沒有問題,為何澳門的瀝青路只得2年壽命呢?核心問題是用料差,過去無論是地基、骨料、瀝青油,「我哋無一樣係好」,傳統建築業界更認為「瀝青唔夠厚條路就容易爛」,業界認為瀝青的耐用度與瀝青的厚度有關,但礙於本澳地下存在不同的管網,瀝青的厚度受限制,所以形成澳門瀝青路容易爛問題云云。

他反駁批,科技發展進步,內地瀝青路厚度只有1元硬幣厚度,港珠高速公路亦是採用相關厚度,未見出現質量問題,所以並非瀝青路厚薄問題,而是澳門一直沒有更新技術問題,澳門業界又不願意採用新技術,政府態度又推搪,以致令道路質量問題一直拖沓到今時今日。

透修法統一道路建成和維修質量標準

林宇滔又指,去年在市諮委的推動下,市署曾在亞馬喇圓形地部分路面試用新的鋪路技術,至今相關路段狀況仍非常良好,反而同年交通局因對亞馬喇圓形地進行重整,「鏟起」大部分路段,交通局重新鋪設的路面質量不夠1年已出現問題。事件反映新技術適合澳門採用,以他所知,未來會有8個大型道路工程均會試用新技術鋪路,工程價格可能會貴些,不過會更耐用,他希望能盡快把相關鋪路技術推廣至所有道路,要求以後所有道路都採用新技術。在引入新技術後,未來市政署維修道路技術亦要跟上。

他又提到,由於現時道路維修保養由3個部門負責,市政署負責一般道路維修保養、交通局負責新城填海區道路、工務局則負責跨海大橋道路維修保養,3個部門對道路質量的要求不統一,可謂各施各法,現在只有市政署更新技術,若其他兩個部門都不更新技術,問題只會打回原形。他促請政府透過修法,令3部門一同更新道路維修保養技術標準,令在道路建成後的質量標準要統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