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細再提在內港沿岸填海築25米高海堤治水

梁鴻細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時表示,擋潮閘的設計費用估計要價數億元,造價將會更高昂,且建成每年保養維修費用也不菲,或會變成「大白象工程」,短期的水浸問題將會由泵站去解決。議員林宇滔批評政府在治水問題上議而不決,甚至將不同水患成因混為一談,他和議員梁鴻細均認為,倘若政府認為工程建造維護費高,理應提出性價比較高的替代方案,而不是以工程費高無限拖延,讓低窪地區居民商戶無了期受風暴潮威脅。梁鴻細更重提在內港外圍築堤治水方案,媽閣至水上街市的內港沿岸填海,修築闊25米的高海堤。

林宇滔批政府對擋潮閘態度曖昧

立法會昨舉行全體大會,議員梁鴻細和林宇滔均關注擋潮閘興建問題,其中,林宇滔指出,擋潮閘與泵站所能應對的水浸類型完全不同,前者是應對風暴潮,後者是應對暴雨水浸,根本不能混為一談,事實上特區政府對擋潮閘態度曖昧,至今仍不肯清晰交待建不建或具體興建時間表。

林宇滔

他批評,擋潮閘是政府自行提出應對風暴潮的方案,倘若政府認為工程建造維護費高,理應提出性價比較高的替代方案,而不是以工程費高無限拖延,讓低窪地區居民商戶無了期受風暴潮威脅。再者,根據政府自行統計,不計2008 年「黑格比」的損失,單是2017 年「天鴿」風災對本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25.75 億元,2018 年的強颱風「山竹」雖然對本澳的破壞較「天鴿」低,但仍造成了17.36 億元的經濟損失,當中還未包括人命傷亡和社會停運的無價損失。

林宇滔認為,要治理本澳的水患問題,必須針對不同的情況對症下藥,而非議而不決,甚至將不同水患成因混為一談。在此,他促請特區政府必須盡快清晰向社會交代內港擋潮閘是否興建。他期望特區政府應明確本澳治水的統籌負責人物和部門,除落實各項治水工程外,也應全面檢視過去所有曾在風暴潮出現水浸的地方,例如澳門東北區、氹仔新市區及舊市區等,全面制訂相應的防風暴潮方案, 並定期向社會公眾發佈相關工作進度和最新資訊,而不是繼續見步行步。

梁鴻細籲研擋潮閘以外的其他方案

梁鴻細則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積極研究興建擋潮閘以外的其他優化方案,例如早年民間曾提出的內港外圍築堤治水方案,該方案主要建議從媽閣至水上街市的內港沿岸填海,修築闊25米的高海堤,能夠解決其他由風暴潮、極端天氣等原因所引起的水浸問題之餘,又能避免每年必須持續負擔的天價維修保養費用,對澳門的經濟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更能增加內港的路面,紓緩澳門半島緊缺的土地資源,為整個內港、下環和沙梨頭區未來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一舉數得。

梁鴻細期望,政府能夠詳細做好相關風險評估,並在審慎考慮相關的成本效益,以及特區未來的財政發展狀況等綜合因素的情況下,儘快推出具體、具執行性的治水優化方案,解決長年沉痾的水患問題,一勞永逸地解決居民屢受水浸影響之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