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打疫苗吾畀返學? 羅奕龍:「我諗又冇咁嘅限制」

羅奕龍表示,會推動3-19歲學生群體接種工作
由昨(23)日起,3-12歲兒童可以接種新冠滅活疫苗,衛生局指首日約有40宗該年齡段人士預約。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昨(23)日表示,將會與學校開展講座及宣傳,希望通過與不同教育部門、學校的共同努力,向學生及家長傳遞疫苗正確訊息的認知,使澳門免疫屏障可以築得更加牢固。問到會否將高等教育中的防疫措施延伸至中學甚至未來幼稚園、小學,必需接種疫苗否則需要7天1檢(核酸),甚至「唔打唔畀返學」?羅奕龍稱: 「我諗又冇咁嘅限制,唔打針唔畀返學,唔會去到咁嘅情況。」他重申,衛生局會透過接種疫苗的便利性、市民對疫苗的正確認知等的推動工作,讓市民「做出自己選擇」,並且「基本大原則永遠都唔會變。」會尊重不同部門、場所的具體要求。
新冠疫苗接種年齡下調至3歲
根據第179/2021號行政長官批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滅活疫苗適用人群由年滿12歲下調至年滿3歲,批示昨(23)日生效,家長或其監護人可由即日起開始可為相關人士預約接種,未滿18歲人士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須取得其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即目前全澳年滿3歲人士,可以接種新冠疫苗。
據應變協調中心統計,截至11月19日早上11時,本澳整體的疫苗接種率為70%,目標人群的接種率為78.8%。按年齡組別計算,12至19歲人群的接種率58.5%,20至2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91.4%,30至3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94%,40至4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97.8%,50至5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79.3%,60至6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57.8%,70至79歲人士的接種率為37.1%,80歲或以上人士的接種率則為12.2%。
本澳新冠疫苗接種率至近日才突破7成,其中,12至19歲人群的接種率58.5%,有家長擔心,學生將會成為下一個谷針群體,憂慮下一步會將高等教育階段中「不打針要出示7天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7天1檢)」的防疫要求延伸至中學,甚至目前剛起步的3-11歲人群,羅奕龍昨就傳媒相關提問時回應,一直的目標和工作方向,都是希望能夠接種的市民都接種疫苗,「原則都係要自願」。他指出,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接種比例,尤其以20-50歲年齡段,接種率好高,達到9成多;接種率比較低的是老人家及小朋友。該兩群體有不同的原則,小朋友接種率低的原因是由於「之前3-12歲唔能夠接種、接種唔到,目前剛開放該年齡段的接種。昨日首日,有40個預約,並相信接種率很快會提升。」至於長者,則可能是出於「一啲恐懼」,有部分誤解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接種疫苗會「危險一啲」,但在科學性分析上,疫苗接種在長者群體中的獲益更大,以60歲以上長者為例,沒有接種疫苗與有接種疫苗者,重症及死亡機會多9倍,這是在大量、全球不同地方得出的一致性結論。另一方面,長者或有慢性病,容易出現偶合事件,「就算接唔接種疫苗佢都可能出現一些身體狀況」。他認為,如單純看報道,老人家接種後出現一些問題,「可能係無關係」,他認為,需要正確認知,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更加需要疫苗的保護,呼籲長者接種疫苗,只要其慢性病控制良好前提下,「都係可以接種疫苗」。而青年群體,出現重症或死亡的數字,沒有接種疫苗比有接種疫苗提升2-3倍。
推動3-19歲學生群體接種工作
羅奕龍指,局方不斷進行前期及宣傳工作,包括已經與教育部門、不同學校宣傳,與不同學校的醫療促進員、老師、行政人員等進行了7、8場講座,隨後會因應每間學校具體情況,與家長、學生宣揚接種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等,希望通過與不同教育部門、學校共同努力推廣,讓小朋友及家長對疫苗有正確認知,以及繼續提供接種疫苗的方便性,接種率提高會使澳門免疫屏障可以築得更加牢固。

強調「任何一個疫苗推動工作都是自願的」
他強調:「任何一個疫苗推動工作都是自願的」,局方能夠做的是將一些正確資訊、知識向所有市民傳遞,另一方面,在接種上提供最大便利,除了在18個接種站點,「唔限名額、唔需要預約、你來到我哋都可以幫你接種」。也會安排大型社區外展集體接種,讓市民「做出自己選擇。而且基本大原則永遠都唔會變」。
至於非高等教育階段下一步會否再有「趨谷」措施,例如仿效高等教育階段,甚或唔打疫苗吾畀返學?羅奕龍表示,「我諗又冇咁嘅限制,唔打針唔畀返學,唔會去到咁嘅情況」。他指:「從來唔講趨谷接種,希望通過知情情況下,知道這是一件咩事情,例如對自身身體、身邊人、社會有咩好嘅作用,從而做出一個選擇,去接種疫苗」。而不同機構部門因應維持場所安全前提下,有不同措施,「都係歡迎、都係必要」,並指在疫情下不同階段任何措施都可以做,場所要求「一係接種疫苗、如果唔係呢、替代措施就係做核酸檢測」、以及「尊重不同部門、場所的具體要求。只要大原則不變,滿足返疫情防控高標準,亦都唔違背任何人自願接種原則,都係支持」。
傳媒追問,若真的要推出,會是由衛生局還是教育及青年局制定?羅奕龍表示:「不同場所有不同主管部門負責,局方不是所有嘢都負責,參加一個活動的要求都是主辦單位做安排。不是合適位置評論所有部門工作,不作回答。」
行程紀錄功能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未來會優化
衛生局推出行程紀錄功能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羅奕龍指,至昨(23)日共有4萬名用戶下載。該手機應用程式目前是試用階段,於公共醫療機構、例如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及捐血中心等可使用;因應早前本澳有大型活動,也在大賽車及美食節中推出試用;所收到的反饋意見正面,形容「使用好方便」;他續指,該手機應用程式的好處在於用戶的資料會更穩定,不會出現資料「無晒」而需要重新填寫,另新增進入不同場所時簡單掃碼,用戶將行程紀錄在手機當中,若一旦出現疫情時,可以大大幫助用戶回憶過去一段時間所到過的場所。
他重申,該應用程式處於試用階段,會檢視有否優化空間,從而不斷擴大使用範圍。另外,目前同步與政府部門培訓、聯絡,讓由其負責及轄下使用的場所、機構張貼場所二維碼,當未來行程碼進一步落實和系統穩定後可以逐步推廣的使用。
恢復珠澳 7天有效核酸通關
珠澳聯防聯控澳方工作組接珠海方面通知,根據當前疫情防控需要,經珠澳聯防聯控機制協商一致,自23日凌晨1時起,經珠澳口岸入境(珠海)人員需持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現有(珠海)出境疫情防控措施保持不變。

羅奕龍表示,一直與粵方有密切溝通,以兩地疫情因素作綜合考慮 ,也聽到市民的訴求,盡最大努力,在疫情安全前提下恢復7天核酸通關。
本澳防疫標準一直與國家採取的標準高度一致
他又強調,本澳的防疫標準一直與國家採取的標準高度一致,具體體現在8月時,國家衛健委派出專家組到澳,當時介紹澳門在疫情防疫、抗疫措施,基本上獲國家衛健委認可。就內地不同省市有不同的防疫安排,他表示,不同地方具體執行上會因應當時實際況及當其時實際考慮做出不同判斷和實際調整。整體大原則是與國家衛健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提出標準是高度一致。

對於港澳通關問題,羅奕龍表示,香港、內地及本澳3地正常人員往來,需要3方溝通協商。他指:有些好消息,國家衛健委有專家組到港,就香港疫情防控工作給予意見。如果3地在疫情安全、疫情防控前提下,希望通過密切溝通,能夠採取便利人員往來的措施,相信3地的人民都願意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