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檢成本高所以收費高? 李良汪促公開成本明細及引入懲處措施
澳珠恢復「通關」後,需持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同時衛生局亦推出「接種疫苗或7日1核檢」二選一防疫指引,兩者令本澳核檢需求激增,但有別於內地,本澳自全民核檢後一直採取混檢方式且收費仍是70元/人,被市民質疑為暴利。立法議員李良汪表示,當局應公開購買相關服務的具體條款,讓市民清楚知道核檢之成本,討論減價空間。對於國檢事故,他又認為當局應主動查明真相,並引入懲處措施。
立法議員李良汪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市民對減低核檢費用的需求並不是近幾日才有,較早前因爲「封關」少人核檢因此呼聲變少,但更早前已有市民將本澳與珠海作對比,希望本澳能夠降低核檢費用,而近日「通關」後,市民的需求更加大、呼聲更加高。他又稱,當中不少是基層市民,尤其是不少僱員面臨開工不足收入大減,核檢費用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且疫情未知何時完結,未來核檢費用將會成為固定支出,因此他希望當局能進一步推動核檢價格下調。
對於本澳自今波疫情以來,全部核檢機構均採取混檢方式,但價格卻是單檢的70元,檢測機構成本大減,市民認為相關操作是「貨不對辦」,質疑是暴利。儘管當局在日前解釋,不同的採樣方法是根據風險級別作區分,藉此希望更有效利用資源,現時針對一般居民、跨境需要都是混樣,目的是希望較短時間滿足較大需求,市民亦不「買賬」,希望當局能進一步降低收費。
李良汪表示,在效率方面,單檢所需的人手及時間必然多,他不反對透過混檢方式提升效率,但成本降低的同時是否有條件下調核酸檢測費用?他又稱,「唔係叫有關公司去做蝕本生意」,但相信本澳核檢一定有利潤空間,認為有條件進一步下調核檢費用,尤其現時需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通關,對比以往「7日1檢」的頻率高了,且核檢效率也高了,當局應推動第三方機構下調價格,「冇可能各行各業都共渡時艱,得核檢賺錢」。
至於內地將核檢費用納入醫保,本澳是否有條件仿效?李良汪稱不反對任何措施減低核檢費用以減輕市民負擔,但本澳與內地制度不同,在澳門市民也有購買私人保險,到底是由哪一方報銷,認為操作上難以短期內解決,唯一最快的方法仍是進一步下調核檢費用。他又說,目前需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通關,有一定的需求量,且本澳檢測機構也不多,他們必然有不少盈利空間,惟大家對他們的成本不清晰,重申即時下調核檢費用能較快舒緩市民壓力。
成本高引致收費高?李良汪促公開成本明細
談及核檢成本費用問題,衛生當局曾表示,核檢收費已由去年180元,下調至今70元,當局一直努力協調第三方機構希望價格下調,但本澳人工、場地較貴。惟本澳核檢場所用地均是政府轄下場所抑或是社團用地,當中是否有向檢測機構收取「租金」?李良汪坦言無條件掌握這方面的資訊,包括有社團提供場地給檢測機構,指無論是綜藝館抑或是北安碼頭,當局是免費借給檢測機構還是有收取租金,應進一步公開資訊。他認為當局有條件公開核檢的成本費用以及計算方式,這涉及公帑的使用,公開後讓社會有條件充分討論,若成本真的高,相信市民也是理性的,未必要求相關費用與內地「一模一樣」(混檢價格降至每人份15元)。
他又重申,作為消費者希望「便啲」是合理的,但如果提供服務機構有自己的苦衷,「我計過啦,再便10蚊、20蚊,唔好話蝕錢,起碼冇錢賺」,相信市民也能明白機構適當賺取利潤,「冇賺錢嘅工作,邊間公司會去做呢?」既然雙方都有不同需求,當局為何不公開詳細的成本,讓市民清楚知道相關情況?若市民認為第三方機構有不少利潤,而當局及第三方機構又不公佈詳細成本且價格相對較高,這樣就會讓社會不斷醞釀輿論。
李良汪又提出,本澳已經進行多輪全民核檢,但至今第一輪所用的「使費」仍未公開,當局曾簡單介紹以70元/人乘70萬人,這裡已經4,900萬元,但全民核檢如此大量的檢測,是否仍以70元/人的價格計算?他直言,「當局簡單咁講過兩句,但都冇清晰帳目」,才引致社會出現下調核檢費用的聲音,他建議當局與兩間核檢機構商討下調價格的可能性。
公開購買服務內容可引入競爭達減價目的
早前,亦有不少市民希望當局公開向第三方機構購買核檢服務的詳細內容,李良汪認為公開相關資訊可引入競爭,或能減低核檢費用。他先回顧疫情初發時,本澳急切需要進行核檢工作,但當時本澳僅國檢有條件、有經驗提供核檢服務,他認為因應當時的情況,選擇國檢是無可厚非。但若現時公開相關內容,「依家你(當局)同佢哋(第三方機構)合作標準係咩?公平啲咁講,可能除左國檢外,我哋澳門或者鄰近地方有啲公司都有意參與呢項工作,佢哋都符合國檢嘅標準,甚至乎比國檢更加好,可以提供更加便且高質素嘅水平、速度、效率」,反問(不公開)是否扼殺其他機構的機會,並令市民猜疑。
李良汪認為,大家經常希望施政透明,不單止是今次疫情,若不涉及機密或保密工作外,有條件下,當局有公開的必要,「對當局都好㗎」。他解釋,有時某些信息不清晰且當局沒有公開,社會容易形成輿論猜想,如市民常說的「官商勾結」、「黑箱作業」,直言任何公共政策、政府施政,當局若有條件應公開資訊,這對推行政策運作絕對有利無害。
當局應主動查明國檢事故真相向市民交代
此外,國檢本月19日懷疑因實驗室設備故障,致部分人士核檢結果上傳健康碼延誤,當局21日表示,已要求國檢在3天內提交詳細的事故報告和應急預案,避免今後再發生同類問題,但截至訪問前,仍未見當局公佈相關資訊。李良汪表示,他也不知報告是否已經提交,「啱啱睇過新聞,都肯定係冇任何資訊」,還是衛生局仍未公開,他認為無論操作過程如何,衛生局作為權限實體都應該主動向社會交代事件。他又稱,國檢的說法是「懷疑因實驗室設備故障」,但設備故障屬於何類故障,「是值得原諒的情況,還是操作上錯誤,定還是沒有做好保養檢測導致故障」,這是應該交代的。
明知設備故障仍讓市民預約?李良汪認為應引入懲處措施
另有市民反映,事發當日曾到國檢要求進行加急檢測,國檢工作人員卻告知實驗室要下午4時才開放,獲悉事故後懷疑國檢早知設備故障,但當日卻如常讓市民預約檢測,質疑國檢此行為是「斂財」。李良汪稱,沒有聽到過相關說法,但若真有此情況,衛生局應該要有相關的懲處措施,因為當中涉及隱瞞,再導致事件影響加大。
他又稱,自己目前沒有相關證據,重申若相關事故報告沒有釋除社會疑問和質疑,衛生局應該主動調查清楚及還原事件真相,「唔係件事過左,再了解返都改變唔到」,強調這是責任意識問題,一定要去了解和追究,避免再次發生同類情況,影響市民生活、通關等,「大吉利事講,如果事件發生在全民核檢期間,對結果有進一步、更大嘅影響」,所以一定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若發現檢測機構需負責,就要公開給社會交代清楚,讓相關機構承擔責任。最重要的是事後的檢討、完善機制,疫情不會短期內完結,意味著未來長時間均需進行核檢工作,如何確保不會出現同樣問題而影響社會運作,衛生局作為監督實體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