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青少年憂鬱及焦慮症均倍增 心理學會倡中小學課程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會倡中小學課程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持續,對居民生活、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澳門居民受情緒困擾而自傷或自殺的個案時有發生,當中不乏涉及青少年的輕生個案,今年已有2名18歲以下青少年自殺死亡事件。澳門心理學會理事長程美珍表示,疫情下強調社交距離,甚至要在家上網課,這些防疫措施都會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動發展和人際經驗,令青少年憂鬱及焦慮症均有雙倍增長。她建議本澳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心理健康課,自小培養學生認識情緒和培養求助意識。

澳門心理學會舉辦線上學術年會

防疫措施限制青少年活動和發展人際

澳門心理學會昨以線上方式舉行2021年學術年會,專題探討「青少年的『心』耕建造──後疫情時代的正向心理發展之路」,邀請北京、香港、台灣以及本澳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在疫情下如何提升青少年精神健康。

程美珍表示,疫情持續差不多兩年,令廣大居民的生活發生前所未遇到的變化,每個人都受到一些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7月提出,疫情對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是長久且深遠的,呼籲社會各界採取行動,應對與疫情相關的焦慮與壓力。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很多時需要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及在人際相處中學習怎樣處理問題,發展人際關係。疫情下強調社交距離,甚至要在家上網課,這些防疫措施都會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發展和人際經驗。不同國家地區的調查及研究報告均指出,兒童及青少年的憂鬱症及焦慮症均有增加的趨勢。今年9月,一個國際期刊發表了1篇文章,他們匯集左29個研究報告,指出憂鬱症及焦慮症均是雙倍顯著增加,每4名青少年有1名患有憂鬱症,每5名青少年有1名患有焦慮症。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欠缺連貫性

程美珍指出,現時兒童與青少年呈現的情緒問題複雜多樣,近年特區政府和社服機構積極發展服務去應對這個問題,社工局轄下的健康生活教育園地透過多媒體及互動的方式宣揚健康生活及禁毒的訊息,教青局一直持續加大輔導資助,讓學生輔導員在校透過活動及講座的形式為學生進行預防性的工作,衛生局亦積極聯動社區資源,進入校園推廣心理健康的訊息。不同的部門都盡力去維護學生的精神健康,但現在的服務仍有限制容欠缺連貫性及系統性安排,有些學校很著重,做得比較多,而有一些學校則只能做一部分,不同學校及年齡段的學生獲得的訊息不一。

程美珍

程美珍說,近年很多國家開始提倡在課程中加入心理健康的內容,今年7月國家教育部更向全國教育單位發出通知,明確指出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校本課程內,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廣東省於去年9月開始提倡學校每兩周至少安排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學期至少開展1節心理健康班會課。她建議本澳配合國家的教育政策,在學校課程能加入心理健康課,由小培養學生認識情緒,同時培養學生自助、互助、求助意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