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封御景灣理由難服眾促明確標準 林玉鳯:病毒傳播是距離問題非族群問題

林玉鳯
本澳短短數天新增10多宗確診個案,疫情最初是由隔離酒店保安因未正確配戴口罩而感染確診,澳門立法議員林玉鳯認為本澳出現抗疫疲勞令防疫出現漏洞。到日前最新確診病例的僱主居所為本澳豪宅御景灣,惟當局公布後,僅對涉事大廈實施「只進不出」的短暫封閉措施,雖當局多次表示是依據科學研判所確定,但坊間對當局說法明顯「不買賬」,林玉鳯稱「至今未聽到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難以讓市民放下「防疫雙重標準」的觀點。她又提及高頻次核檢計劃,指病毒傳播是距離問題非族群、工種問題,相關計劃不符邏輯,且容易讓社會分化。
立法議員林玉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本澳在疫情初期,外地返澳隔離十分嚴謹,「初初我地真係做得好」,認為本澳已經出現抗疫疲勞,中間不少環節出現疏漏,回看「保安群組」爆發疫情,質疑為何是保安負責測溫?「口罩鬆左」但為何沒有配戴面罩?她反問難道「好似平時去公共場所攞支槍嘟下隻手?聽落都已經唔係好科學」。至於以後如何完善隔離酒店防疫措施,這絕對是管理問題,因此今次爆發疫情確實是出現防疫漏洞。
「保安群組」其後延伸到到「裝修群組」、「越南外僱群組」後,第77例確診個案的僱主為本澳豪宅御景灣第三座,惟當局公布後,僅對涉事大廈實施「只進不出」的短暫封閉措施,令坊間譁然,「有錢可免疫」、「有錢可買綠碼」,質疑當局防疫有雙重標準。林玉鳯稱,她初初未敢評論,認為需要等政府澄清所有觀點,但一連兩日關注疫情記招,留意到御景灣的情況與之前的麻子街等紅黃碼區相類,而政府未將大廈列為紅黃碼區的解釋為「睇左CCTV研判搭電梯狀況,因此排除左(風險)」,認為這是有雙重標準。
她認為當局應清楚封區定義,如以往有確診者大廈要列為紅碼區,附近為黃碼,但現在去到御景灣有確診都不列為紅碼區,「至今未聽到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因此事件造成觀眾質疑及引起民憤,讓市民產生「唔同階級有唔同處理」,她建議政府若有其他理由應儘快解釋,重申現在的理由難以讓市民放下「防疫雙重標準」的觀點。
白紙黑字寫清楚封區標準
林玉鳯又稱,政府封區應以科學為原則,且澳門與內地交往密切,想要恢復通關有旅客,始終要跟內地標準,但當局封區範圍可以商榷,如香港以同層為標準,因此未必要封御景灣整棟大廈,若風險不高可先封3天,待住戶核檢陰性方解封也好,建議當局封區標準最好「白紙黑字寫清楚」,讓市民有心理準備。
她又提及,紅黃碼區的低下階層因轉碼問題而無法返工,有不少市民是「冇返工係冇錢收」,亦有不少市民正在放無薪假,當局是否可以推出指引,允許在紅黃碼區的市民可以在家辦公。像現時疫情嚴重時,可否如去年一樣,若工種允許,鼓勵多數人在家辦公,減少感染風險。
病毒傳播是距離問題非族群、工種問題
是次事件在坊間議論紛紛,疫情以來不斷有以群體區分市民,造成社會分化,恐出現社會撕裂現狀。林玉鳯表示,在疫情開始,容易對個某個族群有「歧視」,如首宗輸入個案會「歧視」中國人,其後(海外疫情嚴峻時)又「歧視」外國人,現在又「歧視」不同工種的人,疫情確實令社會分化嚴重了。
她又認為當局推出防疫措施,應更細緻及小心。她又指出,當局開展兩類重點人群高頻次核酸檢測計劃為例,一類是裝修、洗衣、保安工種的所有員工,另一類是尼泊爾籍和越南籍的外僱,她認為病毒傳染與密切接觸者是與距離有關,並非與族群有關,現時政府以族群或行業區分都是有問題,不符合邏輯。
她稱,每個地方都有保安、清潔工等很多人,但防疫工作是距離問題,雖然新美安大廈多外僱集中,但並非所有外僱居住在新美安大廈,「澳門大學都有好多外籍保安、清潔工,他們由頭到尾都在澳大返工,冇去其他地方,都住在澳門大學,他們與密切接觸冇關係,都要做高頻次檢測」,重申防疫不是族群、工種問題,而是距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