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明愛青少年自殺求助增 標籤、歧視令家長對精神病諱莫如深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據澳門明愛生命熱線資料,青少年自殺求助有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收到142宗自殺求助個案中,14宗是未成年人,網上輔助求助方面,涉青少年自殺求助則有45次,求助者主要是受精神、情緒、家庭問題引發輕生念頭。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出,患病青少年及早獲得治療可避免情況惡化和不幸時事件發生,然而很多家長即使發現子女精神健康有問題,出於忌諱、誤解等,會拒絕帶子女就醫,有學生則擔心被老師、學校知道患病而被標籤和歧視,害怕接受治療,潘志明認為政府須加強居民精神健康教育和正確認識精神病,消除家長和學生求助和就醫的疑慮,打破公眾對精神病患者歧視。
上半年錄22宗自殺亡
衛生局公布,今年第二季錄得 12宗自殺死亡個案,當中8宗為本澳居民,今年上半年累計 22宗自殺死亡個案,較去年同期下降 42.1%。但當中涉及多少是未成年人,當局則沒有進一步資訊。不過翻查新聞,本澳今年已發生2宗青年學生墮樓死亡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
據衛生局的自殺死亡監測資料,近年澳門青少年的自殺死亡原因有部分與精神疾病有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所有精神衛生疾患中有半數始於14歲,但大多數病例未被發現,也沒有得到治療。據估計,全球有10%至20%的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問題,而自殺亦是15至19歲青少年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較早前亦公佈,今年1至7月,中心新接獲417人求助,其中41%人曾有自殺或自殘經歷,不少涉及未成年人,最小年齡為8歲。該中心更指出,今年首7個月的求助人數,已是去年全年的8成,無論是情緒困擾、家庭關係或自殺等問題求助比例均有上升。
青少年自殺、情緒求助增加
澳門明愛對有情緒困擾的人士,設有電話熱線28525222及Facebook專頁網上輔導服務,據澳門明愛生命熱線服務數據,今年1至6月明愛生命熱線電話總來電5713通,當中整體自殺求助有142通(未成年青少年自殺來電佔14通,以精神、情緒、家庭問題引起為主,其次為人際、學業引起),涉未成年人的其他類型求助有39通,當中涉情緒15通、精神問題12通,其次家庭、人際、學業、健康等。
網上輔導方面,1至6月次數為474次,當中自殺求助為72次,其中未成年青少年自殺求助佔45次,最多的精神問題佔25次、其次情緒問題有9次、人際關係佔5次、學業問題佔4次,而未成年人的其他方面的求助則有186次,涉及問題包括精神健康66次、情緒46次、人際關係21次、學業20次、家庭12次等。
潘志明表示,疫情持續,居民由受經濟困擾,轉為對未來前景不明朗,引發的情緒抑壓,故而今年明愛生命熱線求助中,情緒問題求助增加,這從明愛生命熱線求助數字反映了相關問題,求助數字上升,意味著居民願意找人傾訴,減少「諗唔開」,他認為是好事。
家長普遍拒承認子女患精神病
為預防青少年自殺,及早對高風險及患病人群進行評估及診療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患病青少年能適時獲得治療即能大大減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亦能提升青少年成長發展優勢、社交及學習能力。潘志明直言,普通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精神健康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大會引致失眠、情緒煩躁,食欲降低、抑鬱等,倘嚴重就會發展到自殺輕生,所以若精神健康工作做得好,可以減少4成人出現輕生念頭。
不過由於部分家長擔心一旦子女因精神健康問題求診,會被老師、學校標籤,影響上學,故而即使發現孩子有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都不會積極尋求協助或就醫。「一般佢哋唔睇精神科,因為唔相信仔女有精神病,唔承認仔女有精神病,因為(家長)覺得仔女有問題就即係家長教育有問題,寧願逃避都唔睇醫生。」他呼籲,作為家長,應抱著支持子女的態度,陪同子女去看精神科。
青少年多表達、聆聽可減負面情緒
若家人懂得面對精神健康問題,就會積極尋求治療、願意找人傾訴、向外求助,所以家人正確認識和面對精神病很重要。潘志明認為,要令社會,特別是家長、老師正確認識精神病,打破社會歧視和偏見,才能令學生安心求助和就醫,他建議政府應透過電子傳媒和報章,加強居民精神健康教育和對精神病的認識,提高社會對精神病患接納度。當局亦可開展針對青少年的情緒的心理輔導服務,英國為例,就設有特別針對青少年的情緒輔導服務。
潘志明又指,青少年人心智未成熟,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他們出現的情緒困擾,多是由自信心引起,而令青少年感到缺乏自信,則可以有很多因素造成,有因朋友關係、學業、家庭等。「青年人多嘢諗,但沒有對象與其討論是否正確。」由他從事40多年教育工作中發現,青少年最需要別人認同,他們不一定要在學業上爭優,可以在其他方面,例如體育、比賽得到認同,則會感到別人接納他們。教師對學生可以有要求,但要分階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願望,家長對有子女可以有要求,但切勿過份攀比,「要攀比都唔好在細路仔面前講,可以自己心裡面比較。」否則便會對子女造成壓力。青年人方面,要精神健康,就要多做運動鍛煉身體,要多表達、聆聽,多與同年齡的人傾訴,便可減少負面情緒。
世界預防自殺日燭光晚會910晚網上舉行
為呼籲大眾珍惜生命及關心身邊人,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預防自殺協會訂定每年9月10日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主題為「Creating Hope Through Action」(通過行動創造希望) ,系列活動以「生命守門人」及「抗逆力」為核心概念,期望促進參加者可以及早辨識有自殺風險的人士、認識社會資源、主動關心他們、陪伴他們渡過生命中的困境。由於疫情關係,澳門明愛將在9月10日晚上7時40分以Facebook直播形式,舉辦「世界預防自殺日燭光晚會」,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音樂劇讓大家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孤單一個,讓大家知道當下的美好,為大家生命注入曙光。同時,亦透過燭光儀式悼念因自殺死去的人,勉勵其家屬及自殺幸存者珍愛自己生命。
潘志明表示,針對青少年精神健康,家長、教師、學校均擔當著「生命守門人」的角色,為此,澳門明愛在今年3月起推出「生命守門人系列課程」,分別以講座、體驗工作坊及日營的方式,至今已到本澳13間中小學、向800名教師、1000多中小學生,進行精神健康宣傳及推廣外,和深化自殺防治守門員的培訓工作,以提高大眾對自殺危機的早期辨識,課程大受深受師生歡迎。他期望相關課程可以走入更多學校和社區,向更多學生、教師、家長、同工等進行精神健康宣傳,令更多人成為「生命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