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成青年認為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夠 研究指疫情對青年上流產生窒礙

疫情不止影響青少年的就業,《 2021青年發展專題報告》指出,疫情下有影響低學歷青年向上流動及工作上的抗禦能力;該調查的受訪青年中,有32.7%認為澳門青年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夠,與兩年前相比大幅上升1成,另有48.7%青年認為自己在過去5年沒有向上流動,以低學歷者為甚。

新青協昨假「369合伙小鎮」公布《 2021青年發展專題報告》的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由新青協副理事長陳皚臻、新青協經濟政策關注組副召集人郭明喆及研究協調員陳家賢主持。

新青協於今年5月中進行的《 2021青年發展專題報告》問卷調查,成功收集了824份有效問卷,對象是18至34歲曾有工作經驗(包括全職、兼職、實習)的澳門居民,瞭解澳門青年對向上流動的理解及信心,並將該報告與2019年進行的《 2019澳門青年發展專題報告》作對比。

疫情下有37%青年滿意現時工作,52.7%青年對現時工作滿意度一般、10.3%青年感到不滿意。有32.7%青年認為澳門門青年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夠,比2019年調查的大幅上升1成;認為澳門青年向上流動機會足夠的比例由2019年的24.3%降至2021年的17.6%。青年向上流動的情況亦不樂觀,36.7%認為自己在過去5年向上流動,反之有48.7%青年認為自己在過去5年沒有向上流動,僅19.1%青年表示向上流動;經交叉分析後,發現疫情下向上流動的青年自評為社會中層或以上者,擁有較高學歷,在抵禦疫情風險上較好,甚至進一步轉危為機,顯示這些青年抵禦疫情風險的能力較差。研究小組亦認為,顯示疫情對青年上流產生窒礙。

青年對未來10年向上流動仍有寄望

對於未來,46.7%青年展望向上流動,多於維持現狀的33.9%青年,只有2.2%青年認為未來3年向下流動;若將時間放長至10年, 30.5%青年認為未來10年向上流動機會大、 46.1%青年認為一般、18.7%青年認為機會小。

研究小組認為,社會階層的分層在疫情下更趨明顯,加大了青年向上流動的阻力,這些青年需要跨過比疫情前更高的門檻才能向上流動。同時,疫情下青年就業存結構性問題,對推動青年向上流動造成阻力。青年認為約束其發展的因素包括疫情打擊(36.4%)、就業市場的競爭(32.3%)、產業結構單一(31.3%),側面體現疫情對澳門經濟的深層次影響。

2020年就業數據顯示澳門青年群體(16-34歲)的總失業人數達到4,700人,佔全澳失業居民總數的45. 6%, 比2019年大幅增加1,800人,是所有歲組當中失業居民增加最多的群體。研究小組亦指出,工作資歷愈淺的青年愈認為未來10年上流的機會大,反之工作資歷愈久的青年愈認為未來10年上流的機會小,社會中下層或以下人士在疫情期間多維持現時社會階級不變,學歷較低者甚或向下流動;以及疫情下應屆畢業生乃至社會資歷較淺的青年在漸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先求「有份工」,雖解決燃眉之急,亦存有求學期間的理想和現實情況存在落差,長期不匹配不但有損青年對工作的滿足感,更可能收窄青年藉就業向上流動的空間。

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助力青年發展

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中,提出了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產業方向,協助本澳解決本澳經濟結構問題。針對目前青年的狀況,研究小組建議特區政府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上述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多元佈局,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擴闊居民就業空間,和擴闊青年發展和提供適切就業支援,保障青年就業穩定;建立職位招聘的資訊整合平台、繼續深化現有實習計劃,積極與更多本澳及灣區企業對接,拓展實習崗位的種類和數量,並考慮將實習期適當延長,確保初入職場的青年在經濟與經驗方面得到保障。另建議特區政府,推動將針對澳門現時需要發展的行業或技能資訊列進清單,積極優化持續進修機制,鼓勵居民考取不同職業技能或證照,提升知識儲備及專業技能。

同時因應各個行業適時發佈更新人才需求調研數據,推出與重點發展產業相關的特定科目的獎學金或培育計劃,為青年學生及在職人士提供生涯規劃的參考,為澳門發展積極培養高質量的本地青年人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