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三成商家結業 餐飲協會呼籲政府推出精準扶持措施

本澳和內地疫情自8月初一輪後有回落,唯對於多個行業而言,作用未立竿見影,不單是面向旅客的商戶和行業,面向民生的商鋪生意都受到整體經濟及疫情影響,衣行住行四大民生必要開支中,餐飲業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經濟而被拖垮。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李蔭良表示,疫情持續,自年初至今,已有約3成旅遊業、手信業、餐飲業等商家結業,餐飲行業中,不單只是有堂食的食店,外賣店同樣是重災區,主要是受經濟因素影響。有商戶表示,處於艱苦經營狀態,原因是結業後仍需要償還中小企貸款;澳門餐飲行業協會及澳門社會服務發展協會,以及餐飲業都希望,政府推出適切的援助措施,協助中小企渡過難關,待經濟重上。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昨假會址舉行座談會,與業界交流,了解疫情下的經營狀況,並邀請議員鄭安庭及澳門社會服務發展協會會長羅彩燕等嘉賓出席。

李蔭良

今年已有三成旅遊業、手信業、餐飲業等商家結業

疫情持續,不少中小企開支撐不住而結業。李蔭良表示,自今年初至今,約三成旅遊業、手信業、餐飲業等商家結業,除了部分民生區的餐飲商戶沒有受到疫情或經濟影響,大部分商戶都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以食品來貨價大幅飇升、生意受到旅遊、本地疫情等因素對經營影響最大,目前難以經營及生存,不單只是有堂食的食店,外賣店同樣是重災區,不少商家於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和群組轉賣生存工具,聞者唏噓無奈。他續指,由於疫情持續,企業需要思考後疫情時期如何發展。

鄭安庭

促完善外賣平台監管

疫情下,由於市民防疫,以及外賣配送平台推出不同的優惠,食店的外賣量有增加,李蔭良指,外賣有兩成的增長。但有商戶反映,外賣配送平台抽佣高、不少霸王條款等,加重了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將於今年11月 15日起生效,憂慮經營難上加難。李蔭良認同,《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可以整頓好外賣店的登記和實體化,透過監管,保障消費者權益、健康,亦可以提供更多數據,支持日後的各項援助計劃掌握業界情況。他提出,外賣平台監管法真空,近幾年曾發生餐飲平台拖數事件、食安問題、一店多開、無實體店等情況,需要立法監管,確保綠色金融及電子信用監管,餐飲互聯網發展。

羅彩燕

希望政府推出精準扶持措施

不同行業的商戶有反映,去年的消費卡及今年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對於疫情下的生意有一定幫助,餐飲業是其中一個較大受惠的行業,李蔭良指,每一輪的消費卡/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對社會影響及幫助方向都有不同,在首輪的消費卡推行時,市民都十分踴躍消費,至第二期消費卡及今期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尤其是今期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市民「保守咗好多!」消費卡餘額至今所剩無幾。故此,商戶反映,希望爭取推出第四輪消費卡或其他經濟援助措施;該協會建議,希望政府提供更多資源,不要單純的援助,「有精準想法、有資源投入餐飲業界,協助餐飲界長遠發展。」例如透過不同的模式,將行業標準化、拓展至灣區,引起外來投資者到餐飲界等,造成一種合作,讓餐飲業有可持續發展。

至於「澳門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審核工作已經完成,由於金額與名額有限,200多宗申請只批出107宗。李蔭良表示,業界希望政府能撥出多點名額,推行第二期,該會亦與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保持緊密溝通,讓首輪排隊商戶優先在第二期時進行審批。

認同需要顧及中小企

羅彩燕表示,中小微企幾乎撐起了整個澳門的經濟體系,佔本澳企業數量九成,提供就業機會佔就業市場八成半,可見中小微企在本澳舉足輕重的地位,冀政府盡快推出第四輪經濟援助,精準扶持中小微企,緩解他們的生存壓力,順利渡過疫下的艱難時期。對於有不少商戶反映,「孭住」中小企貸款,進退兩難,她建議,透過債務重組,延長還款期,協助中小企處理該方面問題。

鄭安庭表示,新一波疫情雖然已過,但是很多通關政策、旅遊政策仍未恢復,眼見很多中小企面臨眾多困境,希望能從商戶口中了解他們所需,助全面掌握中小微企經營狀況資訊,促政府提供精準短中期措施,援助本澳中小微企在疫情下「活下去」,待疫情緩和,經濟復甦之際,繼續有所發展,並不是止於疫情,黯然退場。

租金人工是最大經營壓力

有經營手信店的商戶何女士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經營十分困難,目前最大壓力便是租金及人工,她透露,在官也街店鋪的租金每月約十多萬,還未計人工,但目前每日的營業額僅得「千零蚊」,交電費、水費都未夠。她又感嘆,除了商戶,工人生活都很困難,「都要出糧畀佢地」,因此希望政府能切實幫助中小微企,如補貼水電費、增加抗疫援助金等,讓商戶在疫情下能「繼續生存下去」。

商戶何小姐

鄭安庭則提出,當局去年已經推出「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何女士表示,該計劃對商戶幫助十分大,以她的店鋪為例,去年能獲得15萬援助,相當店鋪一個月的租金加人工,但疫情一直持續,形容好艱苦、「冇盼頭」,希望當局今年能再次推出相關援助計劃。

另外,有商戶表示,疫情令中小企十分「難捱」,形容「大有大死、細有細死」,又稱每個月初均要擔憂交租及出糧問題,且生意易受疫情影響,因此祈求當局能用更多方法幫助中小企。

鄭安庭回應表示,只有中小企能夠「捱下去」,員工才不會失業。他又坦承,若果「捱唔到過去炒部份人」,往後生意轉好難以請到熟手員工,他們會一直為中小微企向政府爭取(援助)。

羅彩燕表示,疫情爆發至今近兩年,本澳各行各業都很艱難,「遊客冇左,市民失業」,他們沒有消費意欲,甚至是沒有經濟能力再消費,因此對中小微企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若中小企保不住,就會有更多人失業,她指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認為政府必須要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包括一萬元現金分享、一萬元消費券及無息貸款由60萬增加至100萬等。同時,針對人工問題,她認為解決中小微企人工貴的問題,建議政府推出就業津貼,減輕中小微企壓力。

倡成立政府控股的融資擔保公司設立擔保基金

有商戶「基哥」反映,「政府貸款畀一半唔畀一半,拖住利息津貼補貼,譬如200萬一間鋪款,攞左,要等你年半後再畀你,但年半後好多人都死左啦,鋪頭都死啦,個100萬都未黎到。」質疑相關計劃是否真的能幫助中小微企渡過難關。

商戶「基哥」

羅彩燕表示,知道不少商戶有向銀行貸款,有債務問題,希望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延長抗疫貸款還款期,讓商戶能夠「喘一口氣」。

同時,她指出,在本澳的金融市場現狀下,銀行信貸資金是最可行的資金來源。客觀來說,包括銀行在內的所有企業都有社會責任,但作為商業機構,銀行也必須對股東負責。因此,中小微企的信貸風險是較高的,大量的中小微企貸款會導致銀行可能承擔了過高的信貸風險(貸款壞賬),在出現極端情況時,甚至會導致本澳銀行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但疫下不少中小企需要透過接借貸維持經營,她又指出,金管局對銀行借貸(業務)有很多限制,要看流水、抵押品、還款能力等,她認為這也掣肘金融業界幫助中小微企,因此建議當局設立一個由政府控股的融資擔保公司,特區政府可以扮演關鍵角色,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提供貸款擔保,就可以緩解銀行體系承擔的信貸風險壓力。這樣,不但大量的中小微企能取得逼切需要的資金,也可確保本澳銀行體系的穏健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