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受訪婦女 各方面評分較6年前低

婦聯總會和美好家園協會昨日公布「2021年度澳門婦女幸福感問卷調查」結果,問卷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經濟、居民收入等,令受訪婦女的幸福感平均分、收入水平、家庭相處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整體滿意度都較6年前(2015年)同類問卷調查結果有明顯下降;令受訪婦女的幸福感平均分屬中等水平,僅得6.85分;特別是青年女性、學生、中產女性及育有子女的女性幸福感有顯著的下跌。

多項評分均下降

「2021年度澳門婦女幸福感問卷調查」於今年7月進行,是2015年同類問卷調查的追踪。共有2,770份有效問卷,受訪者自評幸福感得分平均分為6.85分,與2015年調查受訪者自評幸福感平均分為7分相比,下跌0.15分;尤其青年女性、學生的幸福感有顯著的下跌,而隨著年齡增長,受訪者幸福感有所提高;56歲以上年齡組別的婦女幸福感顯著高於26至35歲及36至45歲組別,以65歲或以上的受訪者幸福感最高(3.46分)、其次是56至65歲組別(3.45分)、接著是46至55歲(3.41分)和36至45歲組別(3.38分),幸福感最低的組別是16至25歲(3.37分)及26至35歲組別(3.36分)。尤其夾心階層受訪婦女幸福感普遍偏低,幸福感分數最高的是每月平均工作收入為45,000元或以上(3.45分)的受訪者,其次是35,001至40,000、10,001至15,000元以及10,000元或以下的受訪者(3.40分),接著是40,001至45,000元及20,001至25,000元的受訪者(3.38分),最後30,001至35,000元(3.36分)、25,001至30,000元(3.34分)以及15001至20000元(3.33分)。

逾8成受訪者表示兼顧家庭和事業存在困難

除了年齡、收入,調查發現婚姻狀況和家庭狀況,是否育有子女等與婦女的幸福感評分有影響,有超過8成受訪者表示兼顧家庭和事業存在困難。受訪者認為兼顧家庭和事業感到困難,表示一般、認同及非常認同共佔82.4%;認為家庭照顧責任不均感到無奈的,受訪者表示一般、認同及非常認同佔77.1%,年齡在26至45歲之間女性認為兼顧家庭和事業存在困難的情況,顯著高於46歲或以上女性。另外,受訪者認為男性更容易獲得晉升機會,表示一般、認同和非常認同佔有84%,反映職場「玻璃天花」文化仍然普遍存在。

婚姻關係方面,調查發現婚姻狀況為已婚的受訪者幸福感最高(3.42分),離婚受訪者(3.33分)和是分居受訪者(3.28分)則屬最低。育有子女的受訪者整體幸福感(3.39分),較沒有子女的受訪者幸福感(3.37分)高。但育有子女的受訪者身心狀況(3.24分)和家庭相處(3.3分)的幸福感滿意度最低,反映育有女子的受訪者面對較大的家庭壓力和育兒問題,容易造成情緒困擾或身體,也間接影響女性生育或二胎意願。

受訪者普遍有情緒及精神壓力

調查發現婦女受家庭及事業壓力

因應疫情,針對「認為疫情令我和家人的生活質量下降」一項,表示一般、認同及非常認同共佔88.7%;認為疫情持續對我和家人有負面影響的,表示一般、認同及非常認同共佔89.3%。經交叉分析發現,青年至中年女性的比例較高,當中,相關群體主要的職業屬服務及銷售人員和家庭主婦,反映疫情下,以博彩和旅遊為核心的行業大受影響,導致失業率攀升,部分居民被迫放薪假或停工,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下降,加上一系列的防疫政策措施,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成為影響上述因素滿意度的原因。

家庭主婦同樣會面臨家庭收入減少,以及擔心家人的健康風險等情況。調查中發現,有7成受訪婦女表示多出現負面情緒,當中以適婚適育婦女為主,26至35歲的女性中,僅有約17%表示未有經常出現負面情緒,是所有年齡層中比例最低的。

關注年青婦女及提出多方政策

婦聯總會和美好家園協會認為,疫情影響下,婦女在家庭與工作壓力都受壓,也反映出青年對生活前景感到擔憂。兩會建議政府,加強關注青年群組的需要,推出針對性「5業」發展配套,在學業、就業等方面作出政策,提升青年幸福感,避免日後出現「躺平」或「佛系」的社會文化。

兩會還建議,從政策、制度、法律、文化上為婦女投入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等,推動兩性全面平等發展、加快推動性別主流化策略,在制訂公共政策或公共設施頂層設計上,加入更多性別視角,逐步將「性別主流化檢視清單」推廣至政府和企業當中,更好實現《澳門婦女發展目標》的各項措施,推動更多婦女進入政府和企業決策層,在經濟新常態下,需要創造更多條件促進婦女職涯環境,以利於雙職婦女向上流動,打破「玻璃天花」;建議考慮以法律為主導,政府補貼作輔助,鼓勵企業提供更多家庭友善措施與創新假期管理辦法,如家庭照顧假、產檢假、提供彈性上下班至彈性工作地點;還建議調升有薪產假、育兒津貼,調升出生津貼等,提高僱員向心力。

在社會配套及政策方面,建議完善醫療及心理支援服務,透過與透過公營、非牟利團體及私人醫療三方合作,縮短公營與民間心理服務輪候時間;以及建議提升育兒環境,減低育兒壓力。另一方面,建議完善長者政策,加快興建長者公寓,優化申請和分配制度和加快公布相關安排、優化長者安老及社區設施,適時調整長者養老金和敬老金等福利,和為長者提供融入科技的教學,保障長者生活素質。

促加強防疫機制和抒民措施

疫情對於經濟、居民的情緒等都有影響,兩會建議,檢討「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成效,作為前瞻性研究下一階段經援措施預案的參考,以便因應疫情與經濟環境的突然變化,準確且快速有效地開展新一輪經援措施,透過內需市場緩解各行業與居民的負擔,以及建議考慮,庫房可承擔下明年繼續推現行的施政惠民政策,如免水、電費、現金分享等。

針對防疫機制,兩會建議,優化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管理機制,加強對封控區居民及商戶的支援措施,清晰防控區域劃分相關標準等,解封後加強正面宣傳,釋除公眾對封控區的憂慮,減少居民產生不適感。長遠而言,參照民防機制的模式,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提升應對各類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的部署和執行能力,建議建立適應本澳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