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汪:單靠旅客免費乘輕軌通難引客入社區

旅遊局以64萬元,向輕軌公司購買1萬張「麥麥輕軌通」,令乘坐澳門航空入境的旅客可以免費乘搭輕軌,事件引起坊間爭議,有居民認為政府每年向輕軌提供逾10億元補助,但乘客量極少,實已浪費公帑,現在政府又向旅客提供免費乘坐輕軌服務,反而從不考慮如何吸引本地市民乘搭輕軌,根本是本末倒置。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直言,現時氹仔線未有直接進入社區,顯然單一措施難以帶動旅客進入社區的消費意欲,須結合巴士接駁,方能為社區客源引流。他又建議免費開放予全澳市民乘搭輕軌,總比現在「得物無所用」好,最終是要做好輕軌和現有各種公共運輸工具的銜接,方能提升市民使用意欲。

單一措施難帶動旅客到社區意欲
旅遊局與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麥麥輕軌通」計劃,自8月1日起,乘坐澳門航空入境的旅客,可憑換取的澳門輕軌特別票於3天內無限次乘搭澳門輕軌,以增加旅客出行選擇,推動消費,加快本澳社區經濟復甦。李良汪指出,從旅客角度,推出優惠計劃,一定程度能有助推動入境旅客使用輕軌,但輕軌現時只有氹仔線,而且由海洋站至氹仔碼頭站,途中的站點只涵蓋運動場地、娛樂場、出入境口岸及院校等,未有直接進入社區,顯然單一措施難以帶動旅客進入社區的消費意欲。他指出,要全面推動本澳經濟復甦,各相關部門應在自身職能上作出配合,協同推進,共同制定整體方案,例如是次輕軌搭乘優惠,可結合站點接駁巴士安排,為社區客源引流,並同步推出消費優惠帶動消費意欲。
李良汪指出,根據當局對輕軌系統的定位,指出其為居民和旅客提供便捷、環保、可靠及舒適的集體運輸服務;透過結合巴士、的士和步行系統,整合成相輔相成、無縫連結的公交網絡,吸引更多人使用公交出行,從而減少私人車輛使用,達至改善整體出行環境的目的。顯然,以現時已落成的氹仔段路線,與當局的預案及本澳居民期望均相距甚遠,即使排除經常為社會詬病的路線安排,僅以現時與其他公共交通的接合亦未能發揮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考慮全民免費乘搭輕軌
另外,他引用當局及輕軌公司公佈的數據,本年1至6月巴士乘客量每天54.5萬人次,而輕軌每月只有約1720人次。「唔好話開支平衡,連幫補嘅效果都達唔到!」他認為,免費開放予全澳市民乘搭輕軌值得考慮,或可分擔氹仔巴士線的運載量,總比現在「得物無所用」好。但李良汪強調,居民不選擇乘搭輕軌,最主要原因並非其收費,而在於目前輕軌可到達的目的地不多,無論是收費及便捷度都不及巴士。然而,政府在相關問題上卻一直未有採取實際措施進行改善,在先天不足、後天放棄的情況下,乘客量無法提升是預料之內。
李良汪稱,從城市佈局及長遠發展方向,完善的出行系統應該由各種交通工具結合步行系統共同組成,而關鍵在於各個系統之間必須要有良好銜接,讓民眾可以在規劃出行路線時透過多途徑作出安排。輕軌在本澳的交通佈局當中,正是結合現有的各種公共運輸工具進行銜接,達至更完善的交通網絡發展,建議當局盡快落實已規劃的各條走線,增加便捷度以提升公眾乘搭率。另外,亦應清晰輕軌在本澳未來10年的陸路運輸政策當中所承擔的作用,汲取現時失敗的經驗,根據本澳未發城市發展實際情況,提出可落實的規劃方案,讓輕軌真正發揮紓緩本澳交通壓力的重要功能。
其他走線應完善商業配套
在增加軌輕收入止損問題上,李良汪表示,本澳輕軌的營運及維修服務由港鐵公司全資的港鐵(澳門)有限公司負責,港鐵公司在香港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除了票價,亦透過上蓋物業發展及商業租賃獲得利潤。現時氹仔線站點由於受設計所限,難以加入理想的商業元素,建議當局未來在其他走線上吸取經驗,完善商業空間配套。但他認為,問題關鍵還是要盡快落實已規劃的走線興建,吸引公眾乘搭輕軌,提高使用率。因為人流與商業配套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流,再好的商業空間都無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