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令虐兒個案大減 但管教危機及親子相處求助增加
親子教育被喻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若稍一不慎會影響子女身心健康發展,變成「怪獸家長」,個別「燥底」父母的「打仔」行為更會釀成家暴,所以坊間有「生仔要考牌」一說,很多家長都為「教仔」而苦惱,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主任李文靜表示,該中心近半年收到50多宗求助,當中涉虐兒求助個案只有個位數,不過涉及管教危機及親子相處問題求助有所增加,這與《家暴法》生效起到警惕和教育作用有關。惟家長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她認同透過跨部門及機構協助,推動不同專業合作幫助有困難的家庭,可更有效和全面幫助家庭在不同層面需要,更快解決問題。
本澳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邀請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主任李文靜、兒童情緒表達導師黃肖萍、兒童圖書店負責人黃國娟探討優質親子陪伴。
李文靜表示,該中心今年上半年約收到50多宗求助,數字與過往相約,涉虐兒問題的個案只是個案數,且非嚴重極端問題,有輕微的體罰,不少涉及管教危機及親子相處問題的求助,且相關求助較去年有所上升。這是由於疫情期間,家長和子女相處時間增加,親子磨擦可能因此增加,及早介入,提供解決方法,或者家長壓力可以得到紓緩的話,情況便可以改善,不會趨惡化方向發展。
李文靜說,在收到相關求助後,中心會透過社工家訪瞭解相關家庭情況和遇到甚麼問題,部分是在子女管教上遇到困難,部分則是家長自身有情緒壓力、小朋友學習困難等,均會影響親子關係。
李文靜表示,每個階段的夫婦、家長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很多新婚家庭都很年青,網上支援對他們更加貼地,所以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在促進家庭和諧工作上,現階段正著力開展網上支援工作,未來會陸續推出其他面對面的工作坊和活動,剛過去的6月,中心在「BB用品展」設了攤位,設了孕婦體驗,希望丈夫感同身受,多關心自己懷孕太太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從而鞏固家庭關係。
社會保護兒童意識提高
《家暴法》的生效,令虐兒個案下降?李文靜認為,社會大眾對保護兒童、關注兒童健康意識有所提高,當鄰舍發現有虐兒個案便會盡量尋求其他途徑協助。一些家長也明白若自己的情緒和親子教育上的困難不能得到解決,便會走向虐兒,所以都會盡早求助。
她指出,《家暴法》對社會起到了警惕作用和起到了教育的功能,以前家長對不聽話的小朋友會實施體罰,「打仔」是普遍行為,但自《家暴法》於2016年10月生效,「打仔」可能會構成家暴罪,對防止虐兒起到一定的作用。讓家長警惕不能體罰孩子,「教仔」有很多其他方法。倘若在管教子女問題上遇到困難,令自己感到沉重壓力,家長不應獨自去面對,可以向社工求助,尋求支援,或者參加一些為家長而設的工作坊和小組,大家彼此分享親子教育經驗。
她又指,透過跨部門及機構協助,包括社工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民間機構、醫護等,跨專業合作,幫助有困難的家庭,可更有效和全面幫助家庭在不同層面需要,更快解決問題。
兒童享有遊戲權應受到保障
暑假期間,有不少社團舉辦林林總總的親子興趣班,當中有不少課程是用培訓會員名義舉辦,這些活動毋須向政府申請牌照,坊間對這些課程的監管,包括收費和課程質素存疑。李文靜認為,舉辦課程機構對相關課程,應有內部監督和具開放性,例如內部可以訂立員工守則,列出哪些是合宜和不合宜的行為,以及事故處理流程等;環境設施應具開放性,讓家長可以瞭解小朋友在課堂上的情況,保障小朋友安全同時,也可以保障員工,一旦有事件發生時,應設立機制讓家長可以反映意見。
李文靜又提醒,國際兒童公約提到兒童享有遊戲權,家長在暑假需讓子女有足夠休息時間,穩定的作息,以及讓小朋友自主安排的活動時間。
黃肖萍則認為,市面上的興趣班多種多樣,家長需要選擇與子女年齡匹配的興趣班。她又認為,優質的親子陪伴需要讓子女感到受重視,有眼神交流,並非敷衍回應。
與其用「電子奶嘴」不如讓孩子閱讀繪本
有不少家長會讓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令小朋友安靜,俗稱的「電子奶嘴」對兒童成長有否影響?黃肖萍直言,電子產品屏幕會產生藍光,由於幼兒眼球未發育,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影響眼睛發育和視力,5歲以上才適宜使用電子產品,且在使用時間上亦要設立時間限制,不宜長時間使用。
黃國娟則建議,家長可在子女零歲起便開始親子共讀,因應小童的歲數增長及對顏色認知去揀選不同類型的繪本,她指兒童在每次閱讀後都可發現新知識,家長可因應情況在共讀時引導子女思考並給予鼓勵,可令子女慢慢養成閱讀的興趣及獲得滿足感。
李文靜也認同,高質素陪伴應盡量減少利用「電子奶嘴」,應多做閱讀、戶外遊戲和手工等;她又提到增加兒童的戶外活動,可提升睡眠質素、穩定情緒和預防肥胖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