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非遺—葡撻製作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及「美食之都」,葡撻是澳門特色美食,其蘇脆的外層,甜而軟滑的焗蛋,是最受市民和旅客觀迎的食品。而葡撻亦是澳門的非物遺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據維基百科介紹,葡撻又稱葡式鮮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塔,葡撻最早由19世紀葡萄牙里斯本貝林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發明,自1837年開始,原來的葡撻在世俗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有售,因為店面位於里斯本貝林區(Belém),那裡賣的蛋塔稱作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並將以改良,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受到一眾澳門人的歡迎,並成為澳門著名的小吃。1989年安德魯在路環塔沙街一號開設安德魯餅店,是葡撻的鼻祖。他與太太瑪嘉烈1997年離婚後,太太則以瑪嘉烈之名在澳門半島經營一店。如今,安德魯和瑪嘉烈餅店的葡撻都是最受澳門人和旅客的追捧,其他餅家和咖啡店亦參考葡撻的做法,陸續各自推出自己的葡撻,令葡撻成為大眾的小食。
至於葡撻的做法,主要材料是以麵粉、牛油、雞蛋、牛奶、忌廉、砂糖。製作過程分為製作撻皮及蛋漿兩個步驟。首先用低筋麵粉和牛油揉搓成光滑的撻皮麵糰,將麵糰反覆摺疊後靜置鬆馳,然後把麵糰切成小塊放入撻模掐成蛋撻形,再將牛奶、砂糖充份攪拌,倒入純蛋黃的蛋液,加入忌廉混合成蛋漿,再將其倒入撻皮上,放入焗爐焗烤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