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網擴容方治水之本 張永春拍心口今屆政府一定有信心做好

本澳非法排污問題嚴重(資料相)

政府近年投入大量公帑治水,不過相關基建設施一旦遇上暴雨就「見真章」,未見發揮疏導雨水作用,本澳各區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令居民和商戶深受困擾。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造成水浸主因是本澳渠網老化、承載力不足,難以承受強降雨量,政府將從多方面入手,包括在內港南和林茂塘等地區增建箱涵渠和雨水泵站,同時又會制訂專門行政法規打擊非法排污,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加大舊區渠網容量方能根治水浸,惟渠網重建可能涉及掘路而遭到市民反對,他希望市民能「忍一忍,受少少苦一年半載」,今屆政府有信心做好渠網改造、泵站等基建工作。

張永春

張永春和市政署代表昨應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邀請,介紹本澳渠網在暴雨及風暴後基建設施的排水效能。會議歷時約2小時。會後由委員會主席施家倫、秘書鄭安庭介紹會議情況。

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舉行會議

市政署頭5月清渠道污物已超去年全年

施家倫表示,現時本澳渠網是由工務部門負責建造,建成後全數交由市政署保養、維護,並進行改善及更換工程。會上,政府代表介紹市政署恆常渠網維護情況,其中,本澳非法排污問題嚴重,2020年全年清出污物約1,446噸,今年首5月清出污物約1,681噸。住戶、商舖非法更改渠道的接駁,影響渠道排澇能力,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期間,共清理約967噸污物。

左起:施家倫、鄭安庭介紹會議情況

對於6月1日水浸成因,施家倫引述政府代表指,當局分析是由於特大暴雨、地勢低窪、渠道老舊、渠道超負荷、暴雨沖刷山泥或垃圾令雨水井淤塞。政府又強調,本澳地勢低窪,先天條件不足,而地勢低的舊區渠網老舊,這些因素都大大削弱了城市渠網的整體排澇能力。

政府將對全澳渠網進行整體規劃研究

為此,當局提出短中長期應對措施,長期措施方面,包括:1.對全澳渠網進行整體規劃研究。建議對全澳渠網進行檢視、規劃,劃定不同集水區的集水範圍,規範片區內的下水道系統走向、管徑尺寸,雨水井數量、泵站等,形成一套互相配合的排澇系統。2.渠網工程項目須開展整體技術分析和評估工作。項目設計除要考慮滿足周邊街區的排水能力外,還需兼顧對上下游管道系統產生的疊加效應,並作整體性的規劃設計預案。尤其是,下水道工程涉及開挖路面,期間將影響市民交通出行,必須獲得社會共識和市民的諒解及支持。市政署將持續研判渠網運作情況,尤其對出現排量超負荷的舊式渠道進行分析,按序處理部份排水能力不足的節點,惟進行大規模路面開挖,需要社會理解和配合。3.檢討供排水規章的設計標準。
中期措施方面,市政署將開展5項工程項目,分別是:1.建造筷子基雨水泵站。提升筷子基、新橋區及提柯區等地段疏導和排放雨水的能力,降低水浸機率。分擔林茂雨水泵站的雨水排放壓力。已展開研究。2.重整提督馬路與雅廉訪交界下水道。提升雅廉訪一帶排水能力,緩解該區低窪位置水浸及排澇問題。3.重整美副將大馬路下水道。對原有舊式石塊渠進行擴容。4.建造羅白沙街雨水渠第二期工程。分流新橋光復街,渡船街一帶的雨量,舒緩水浸時水位較高、水浸時間較長的老問題。5.持續推出完善全澳渠網的工程項目,2021年將把路環黑沙村、文第士街合流渠實現清污分流。

短期措施方面,則會循專項法的方向,檢討現行法律法規,打擊非法排污。投放資源,利用科技強化監管力度。利用手機應用系統(App)、渠道視像監控系統(CCTV),提升效率。持續恆常化巡查及清理全澳下水道。透過外判渠務工作,緩解前線人員老化及退休潮等人力資源壓力。持續恆常化巡查全澳非法排污。加強宣傳正確使用下水道,保持渠道暢通。

施家倫透露,委員會希望政府多發放訊息,建議多把資訊放上部門網站,並與市民加強溝通,令市民清晰排水情況。

內港南林茂塘明年建涵箱渠和泵站

張永春表示,近年每逢遇到強降雨天氣時,本澳舊區均會出現水浸問題,除了天氣原因外,造成水浸主要原因是本澳渠網老化、承載力不足,儘管部分地區經過渠網重建和擴容,但小修小補並不能完善整個網絡的排水能力,在強降雨量下便會出現水浸。為解決上述問題,當局將透過多方面工作,包括在內港南、北增建集水箱涵渠和雨水泵站。他強調,今年6月1日出現暴雨時,內港北箱涵渠及泵站具一定緩解區內水浸作用,緩解了內港北的水浸情況,但由於覆蓋面有限,加上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多,渠網排水力不足,解決不到其他區域的水浸問題。他相信自有了內港南、北增建的箱涵渠和雨水泵站後,可加快去水和可縮短水浸時間,經評估後認為是治水的其中一個可行方案。所以工務部門已落實了內港南集水箱涵渠和雨水泵站興建,並會在林茂塘再加建一個新雨水泵站。當局會在今年內做好相關規劃,希望明年開標開展相關工程。

政府擬針對非法排污制訂專門行政法規

張永春提到,本澳市區部分渠道已過百年,容量不足和出現嚴重老化,加上食肆非法排污、地盤非法傾倒泥沙,嚴重降低渠網排水能力,為此,市政署將加強執法和宣傳,希望令商戶和地盤明白,勿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方便,令渠網淤塞造成水浸。

張永春又承認,現行《公共地方總規章》和第46/96/M號法令號法律中有關對非法排污的處罰「不痛不癢」,當局已與市政署啟動檢討相關法律,針對非法排污制訂專門的行政法規,提升相應處罰力度,以及加快處罰程序。此外,當局也會加大通渠頻率,但市政署負責清渠的人員相對較年長,平均年齡逾60歲,當局希望通過外判渠務工作,緩解前線人員老化及退休潮等人力資源壓力,市政署會做好監督、監察和指導工作,近兩年清渠的長度及清污物數量相對往年有大幅提升。

不掘路換渠網水浸問題只會不斷重複

張永春坦言,上述工作對治理水浸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只有從城市基建著手,加大舊區渠網容量方能治本,但加大渠網容量就需要掘路,會影響區內交通,這可能是市民不想見到的事,當局認為:「有時我哋都要下決心,雖然(掘路)可能市民會鬧,會覺得唔方便,但如果啲渠唔換,一到暴雨天氣、百年一遇、兩百年一遇情況愈嚟愈多,遲早(水浸)問題會不斷重複。」他希望大家能忍受一段時間,政府會做好渠網改建改造,並會與交通及工務部門做好協調。

至於哪一區會優先重建渠網,張永春則表示,舊區如渡船街,要顧及交通最繁忙的交叉點,當局會與交通部門充分評估。被問到有否信心可以在今屆政府做好換渠工作?張永春形容:「呢屆政府一定有決心,在基建方面,具條件下,我哋盡量做好,不論泵站興建、渠網改造,唔單止通渠挖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