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計劃於筷子基一帶建新雨水泵房
6月1日受大暴雨影響,本澳多區出現水浸,市政署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儉明昨日解釋,剛投入運作的內港北雨水泵房設定上可以作出更好調校,讓泵房當遇上暴雨時可以及早啟動;他又指,新橋區排澇主要靠林茂塘雨水泵房,該泵房已經使用了10多年,設計容量有限,遇上大暴雨時永樂、光復街一帶會出現水浸,故市政署正研究在筷子基一帶興建新雨水泵房,將一部分雨水分流到筷子基,泵出筷子基北灣。
六一雨量收集範圍超出設計範圍
6月1 日大暴雨造成全澳多區大水浸,過去的水浸黑點:內港、新橋、司打口一帶遭殃,北區當日亦有多處水浸,讓市民對於內港北雨水泵房的期望大打折扣。麥儉明昨表示,泵房的能力與水浸關係不能對應,還會受到降雨量大小、降雨密度和集中時間、上流多個截點的雨水量能否及時排到涵箱等因素影響;內港北雨水泵房在設計時,主要以康公廟、十月初五街、新馬路一帶集水量作為考慮和作計算範圍,沒有計算沙梨頭、司打口一帶,但六一當日,內港北雨水泵房處理自身設計區域內排水量的同時,還面對沙梨頭及司打口水浸、雨水不能透過渠網流入泵房的情況,大大超出預計,「已經不在設計排洪計算之內」。但據事後與內港商戶和市民了解,商戶和市民均認同,內港北雨水泵房有成效。
未到最佳狀態
他續稱,內港北雨水泵房有4台泵(包括1台後備泵),當日只啟動了兩台泵,泵房設置未去到最佳狀態,有一定提升空間,可以盡量調升雨水泵房排洪能力,幫助自身設計區域雨水排洪量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其他周邊區域雨水排洪,技術團隊將會調整泵房的設定,調試泵房啟動時間,希望可以及早啟動第3台泵,將水位及早降低,達至最佳排洪狀態。
筷子基一帶計劃興建新雨水泵房
新橋區排澇主要靠林茂塘雨水泵房,麥儉明表示,該泵房已經使用了10多年,設計容量有限,遇上大暴雨時,低窪地區例如:永樂、光復街一帶會有水浸;故此,市政署正研究在筷子基一帶建一個新的雨水泵房,將一部分雨水分流到筷子基,泵出筷子基北灣。同時,市政署正整理本澳水浸黑點報告,會調查六一當日水浸的原因,短期可以向行政長官提交有關報告,報告又會作出短、中、長期的建議。市政署將會繼續配合工務部門,做好相應的基建。麥儉明表示,以10年前水浸黑點數目與20年前相比,本澳水浸黑點數目有所減少,目前仍集中內港北、內港南、光復街等一帶,又指,低窪地區水浸是本澳的長期問題,不是近年才發生,呼籲低窪地區(商戶、居民)要居安思危。
計劃增兒童休憩區
對於市民有訴求增建更多兒童休憩區,麥儉明表示,市政署有尋找合適地方興建更多兒童遊樂區,如舊區土地所限,會透過在原基礎上擴容、添新設施,滿足兒童遊樂需要。他指,林茂塘臨時兒童休憩區其中兩幅土地即將開工,預料年尾竣工、祐漢公園有兩幅兒童遊樂區會重新更新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