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酒師與品酒師(下)

上星期探討過,侍酒師跟品酒師之間的分別。侍酒師的日常工作,需要接受那方面的訓練等等。那到底在翻譯上,「品酒師」一辭真的有誤嗎?以我個人的解讀,只要口說「品酒師」的酒友們,不是認為來自「Sommelier」的中文翻譯就可以了。根據由國際著名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 (Jancis Robinson MW)所編輯的《牛津葡萄酒詞典》一書中對「品酒師」有清楚的解釋。「品酒師」應從書中的「Wine Tasters」翻譯過來,英文原文是「human, often of widely varying abilities, experiences, preferences and prejudices, engaged in the pursuit of wine tasting」,意思大概是「一類人在品酒上,富有不同的能力、經驗、個人喜好、個人偏愛、從事品酒等的相關工作」,以上解說於中文中對「品酒師」這一稱呼的含義較為接近,簡單地說,就是精通品酒的人。但是品酒師中的「師」才是這稱呼的重點所在,如何能成為「師」?現今社會的概念中,必須受過正統、嚴格的訓練,並經過考核,通過後才能稱為「師」。

除了一些老前輩,靠著過往豐富經驗的累積,培養出驚人的品酒能力外。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培訓課程為英國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 簡稱WSET),當中對品酒的技巧訓練一絲不苟,課程分為四個級別,由最初級的第一級到第四級,當然對品酒技巧的要求簡直是天壤之別,越高級別的課程,需要品出來的元素更多,甚至要對葡萄酒或其他酒類表達出個人見解,好或不好,都要有個人理據支持。

那接受過訓練的酒友們,與一般人在品酒過程中的分別是甚麼呢?當然會有很大差距,經培訓後,能在葡萄酒中的酒色、甜度、酸度、酒精感受、單寧、酒體、餘韻等等不同元素分辨出好壞,更能把酒中的不同香氣清楚地、具體地形容出來。如再配合經驗的累積,除了可分辦出每一瓶酒的獨特個性外,還可以配合在課程中學到不同產區的風土條件,盲品出酒的產區、葡萄品種、甚至年份。這都不是一般普通葡萄酒或其他酒類愛好者所能做到。

很多酒友修完第二級課程會自稱第二級品酒師,第三級就說是第三級品酒師,我對這類稱號沒意見,反正就不是官方給于的,悉隨尊便。其實甚麼是好的品酒呢?我個人覺得,只要清楚地形容酒的個性,面對比較入門的酒友時,能用上貼地的形容詞去解說,不要搞到品酒好像是甚麼高大上般的,至於「師」不「師」,還是留給別人去肯定吧。

作者:Wayne

英國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 –  第三級證書

世界侍酒大師協會 – 認證侍酒師

日本清酒侍酒師協會 – 認證清酒侍酒師

法國布根地商會 – 葡萄酒證書

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 – 認證評審會員

葡萄酒 / 日本清酒 / 威士忌 / 葡萄酒餐桌禮儀培訓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