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啟動遇上天氣不穩及疫情 市面消費氣氛未見有急升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至5月31 日已經有超過54萬人完成網上登記,當中逾40萬人已領取優惠,早前,有市民反映,未到6月1日實施期,已經有茶餐廳偷步加價,也有市民憂慮「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啟動後加價風氣會濫泛,推高物價,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近日,市面上不少商戶因應「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啟動,推出不同的優惠,連同提供「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移動支付的金融機構提供的隨機立減、紅包等疊加優惠,希望推動消費氣氛,唯市面上,近日由於天氣及疫情影響,消費氣氛一般,未有因為「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開始而大程度的熱鬧起來。
由當初2次消費券改為沿用去年消費卡方式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於6月1日起啟動,去年第1期消費卡啟動時,市面消費氣氛暢旺,特別是超市,人流擠踴,但隨之引發有商戶抬價的行為,受社會譴責;經歷去年期2期消費卡,市民對於消費卡帶來的消費快感,似乎有所減退,6月1日遇上本澳70年以來最高雨量紀錄的1天,全城大水浸,商戶、市民忙於收捨水退後的殘局,即使未有受水浸影響的商戶,遇上雨天生意差,「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啟動首日的生意,未見有大幅增加;近兩日,市面消費氣氛如何?市民所憂慮的加價潮又有否悄悄而來?
市民消費仍較謹慎
本報記者昨日在高士德、義字五街一帶了解所得,不少零售商戶都有因應「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推出相應的消費折扣,最常見的是使用移動支付立減、以優惠價換購商品、用消費卡或移動支付購買店內消費券有額外的消費面值等;鮮活食品,例如蔬菜價格未見有明顯升幅,超級市場繼續推出每月特價、折扣商品等吸引市民消費,不時還看到店外貼上移動支付金融實體的消費立減、紅包的宣傳單張;但是,一系列的催谷,未能令市民有衝動消費的意欲,市面上近日消費氣氛未有太大升溫,生活用品店、超市購物的人流未見因為有「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而「大手入貨」;有市民表示:「今次5,000蚊會就住使、或者應使則使。因為憂慮疫情隨時有變,經濟還要再守!」
商戶反映移動支付手續費/行政費比去年有改變
中區美容院負責人關小姐表示,去年消費卡有帶動部份生意,唯由於整體經濟變差,去年的生意下半年只恢復前年同期約4成。目前生意處於「穩定中平淡」。她相信,「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對中小企生意有一定幫助,美容業受惠程度不及飲食、百貨零售,但有總比無好。
她又反映,自去年消費卡計劃完結後,「澳門通」向其收取的手續費/行政費為1.2%,比當初0.5%增加近1倍多;金管局推出聚易用後,其他金融機構收取商戶的行政費也在1.2%左右,她認為,相比信用卡消費的行政費,所收取的行政費算是低,尚可接受;而且大部份顧客都習慣了手機移動支付或去年有使用消費卡,商戶唯有順應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作出配合。
有北區茶餐廳負責人則表示,「做街坊生意,唔敢加價!」她續指,去年至第3季開始,部份市民的消費卡用完後,生意明顯回落;期望今期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可以繼續帶動市民消費。但有網民反映,部份食肆餐單沒有加價,卻以加收服務費方式變相加價。
網民投訴移動支付機構「紅包」取巧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計劃自5月7日起接受網上登記,截5月31日中午12時,已有近54萬名居民完成登記,當中約23.7萬人選擇「移動支付」,約30.3萬人選擇「消費卡」。多間移動支付金融機構看準市場,推出紅包、立減、抽獎等方式希望吸客,個別金融機構稱紅包最高達5000元,據市民反映,普遍只抽到最低門檻的200元紅包,更有網民批評,個別金融機構取巧,紅包扣減方式非如網民普遍所理解;在網上討論區有不少網民就此作出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