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現抗疫疲勞 當局籲市民做好防疫 若疫情需要會實施記錄市民行踪的程式

戴華浩(中)及林松(右)
廣東近期疫情升溫,為推動接種新冠疫苗,有博企、銀行向僱員發放疫苗接種假期、奬金等,衛生局疫苗接種協調員戴華浩昨表示,本澳(截至昨日早上8時)新冠疫苗接種率為16.2%,過去 1星期市民接種疫苗踴躍程度明顯有1倍上升;目前有20萬劑國藥疫苗及2,056劑mRNA疫苗庫存,並正與廠商就mRNA疫苗供應進行溝通,由於mRNA疫苗保質期較短,為免疫苗過期浪費,將採取少量分批形式訂貨,強調疫苗供應充足;他亦樂意見企業透過措施鼓勵員工接種疫苗,但認為由政府提供物質奬勵則不適宜。
另衛生局稱,當局有預案,當疫情有需要時、出現流行時,會實施記錄市民行踪的程式(如香港安心出行)。
市民現抗疫疲勞、防疫鬆懈
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邀請衛生局疫苗接種協調員戴華浩及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與市民就疫苗接種和防疫工作交流。
近期廣東省疫情升溫,粵澳居民出於工作、生活、營商、個人娛樂消費、旅遊等往來頻繁,不少市民關注到廣東疫情與本澳的防疫工作、疫情等。有多名市民致電該節目反映,市民對於防疫意識開始鬆懈,特別在巴士上,有乘客上車後拉低口罩,也有旅客對澳門的防疫措施未有配合等,希望衛生局加強在口岸的防疫宣傳,尤其加強巴士上必需帶好口罩的宣傳。
戴華浩認同有此情況出現,市民出現了抗疫疲勞;他指,台灣及廣州近期疫情成因並非單一因素,本澳應該引以為介,再三呼籲市民做好防疫措施;他指出,尤其在巴士上不帶好口罩比較高危,市民可以發揮公民力量,一同譴責相關行為人士。林松認為, 大部分市民都服從衛生局的防疫措施,但有部分內地旅客對於本澳的防疫要求不有習慣,他稱,正在研究在制定相關防疫要求時,透過法律方式對不遵守人士加以處罰。
有預案當疫情需要時記錄市民行踪
市民麥先生在節目上反映,將有一批台灣及外地留學生回澳,建議參照鄰埠推出記錄市民行踪的程式,紀錄市民行踪和方便追踪。他並建議,加強由高危地區回澳人士的強制隔離時間,做好把關和社區防疫工作。林松稱,經平衡各方因素後,對由台灣回澳人士/學生採取21日醫學觀察期,在隔離酒店期間需要接受血清測試;他並稱,已有預案,設計了程式,若本澳疫情需要、出現流行時,會要求所有人使用可以記錄行踪的程式。他強調,西方國家在疫情嚴重時都有使用相似的程式,他強調不是由政府記錄市民行踪,而是由市民自已記錄自已行踪在手機上。
疫苗供應量足
特區政府一直呼籲市民接種新冠疫苗,築起防護屏障,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內地疫情平穩,本澳接種率進度未有大幅度提升;戴華浩昨指,截至昨日早上8時,本澳新冠疫苗接種率為16.2%,過去 1星期市民接種疫苗踴躍程度明顯有1倍上升,過去1星期有4.8萬人預約接種。他指,目前有20萬劑國藥疫苗及2,056 劑mRNA疫苗庫存,mRNA扣除第2劑接種人士和第1劑約 2,900人預約後,所剩無幾,局方正與廠商就mRNA疫苗供應進行溝通,為免疫苗過期浪費,將採取少量分批形式訂貨。他強調,疫苗供應充足, mRNA可能有供應空窗期,市民仍可以先預約。
對市民質疑疫苗成效,戴華浩指,目前兩種供接種的疫苗,經疫苗研發機構研究有一定的成效,雖然保護力會因應病毒變種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3成多不等,但仍有一定的免疫力,以mRNA為例,接種第1劑後有6-7成免疫力,接種兩劑後的14日會起到完全的保護力;各地的疫苗研發機構正針對變種病毒研究是否要推出增強劑,將來要否接種打加強劑,還要看更多科學證據;另一方面,衛生局正觀察疫苗研發機構對於12-16歲人士疫苗注射效果,會根據「社會目前狀況、打咗疫苗帶來的效果」等作評估。林松補充,疫苗有效預防變種病毒引起的重症及死亡,市民應該及早接種,不應該等到新疫苗推出再接種。戴華浩另指,會留意新品牌疫苗的情況作評估和與不同的廠商接洽,考慮是否增購不同的疫苗,令市民有更多選擇。
有博企及金融機構等,為鼓勵員工接種疫苗,提供獎金、抽獎、假期等,戴華浩表示,樂見企業向員工提供鼓勵措施,但若由政府提供物質獎勵則不適宜。林松指, 接種疫苗有助建立免疫屏障,「自己打咗保護自已!難實現人哋打左自己唔洗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