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受訪家長認為兒童遊樂設施不足 婦聯建議將「兒童友好」融入城市規劃

調查結果指澳門的兒童遊樂設施不足

婦聯昨公佈「2021年度澳門公共兒童遊樂設施滿意度調查」,發現1700個受訪家長中,近5成受表示現時澳門的兒童遊樂設施不足,逾3成半家長認為兒童遊樂設施不能滿足不同年齡層兒童的需求,很多家長需帶兒童跨區玩樂。婦聯建議當局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規劃,積極利用政府收回的閒置土地建設大型綜合休憩區等。同時按各區人口分佈,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北區,建設更多能夠滿足不同遊樂需求的大型室內外綜合遊樂與休憩空間。

婦聯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黃梁君、婦聯總會副理事長何凱玲、呂綺穎昨上午公佈「2021年度澳門公共兒童遊樂設施滿意度調查」結果。

左起:黃梁君、何凱玲、呂綺穎介紹調研詳情

家長對兒童遊樂設施滿意度上升

為更好了解本澳家長對澳門公共兒童遊樂設施的滿意度,婦聯於今年5月開展是次問卷調查,以電子問卷方式進行意見收集,對象為本澳育有18歲以下子女的家長,調查共收到1700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家長對澳門兒童遊樂設施的整體滿意度為5.8分,屬中等水平,比2018年相同調查的5.1分有所上升,升幅為13.7%。46%受訪家長表示現時澳門的兒童遊樂設施不足。當中有14%的受訪家長表示非常不足夠,表示足夠和非常足夠的分別只有11%和1%。

受訪者對於兒童遊樂設施的規劃和設計,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受訪者有超過兩成,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有兩成,逾5成受訪者認為一般。經變異數分析發現,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受訪者以3到6歲的家長為主,佔比43%。另外,對於現時兒童遊樂設施是否能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需求,超過3成半受訪家長表示不滿足或非常不滿足,逾5成受訪者認為一般,僅有1成左右的家長認為滿足或非常滿足。

花地瑪堂區兒童設施不足居民要跨區遊樂

黃梁君表示,針對地理位置方面,4成受訪家長表示花地瑪堂區兒童遊樂設施不足;其次是花王堂區有23%,以上兩個堂區都是澳門主要的民生居住區域,特別是花地瑪堂區,如上部分所言佔全澳人口的大多數,設施不敷應用、殘舊老化等問題尤為凸顯,如祐漢公園、鴨涌河公園等,青洲更是一個公園都沒有。同時,近年政府在各區開展遊樂設施優化與建設工程中,北區的遊樂設施進展明顯較為緩慢,現時祐漢公園的重整公整仍在前期階段,包括鴨涌河公園、台山中街休憩區與花地瑪教會街休憩區、台山平民新村等休憩區,亦只在分析階段。花地瑪堂區的居民也只好無奈選擇跨區遊樂。

調查發現逾4成花地瑪堂區、3成花王堂區及2成風順堂區的受訪居民,會帶兒童跨區玩樂,大部分人均選擇前往氹仔嘉模堂區的兒童設施,反映這些堂區的兒童設施殘舊老化及不足所致。

把「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規劃

呂綺穎表示,今年是澳門謀劃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的起步之年,建議政府將澳門建設成「兒童友好城市」作為「二五規劃」的重點領域之一,從頂層設計中重視兒童發展需要,把「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中,加強重視兒童視角,建設更加適合兒童成長、更好地保護兒童權利的友善城市,期望當局多從兒童角度出發,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並在詳細分區規劃及都市更新時,配合即將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運用各區人口分佈、家庭結構等進行系統性分析與預測,尤其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北區,建設更多能夠滿足不同遊樂需求的大型室內外綜合遊樂與休憩空間。隨着各新區填海完成及回收閒置土地,政府未來可在創設兒童活動空間上更具彈性及前瞻性。

呂綺穎又指出,兒童是社會的未來,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但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兒童發展及權利保護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例如本調查所關注到兒童的遊戲權利,就會受本澳土地空間所影響,也有因為課業及電子產品普及等問題,阻礙兒童的正常發展。期望當局能在制定《澳門兒童發展目標》過程當中,能廣泛吸納意見,依據本澳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力求將兒童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素,融入至不同政策制定層面,同時為目標建立短中長期的監測與評估機制,定期對實施情況進行綜合匯總和動態分析,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