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社質素良莠不齊問題多 家長教育界促政府加強監管

現時學生課後上補習社情況普遍(資料圖片)

父母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希望他們學有所成,為了補充和鞏固子女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很多家長會安排子女在補習班學習,甚至幼稚園小童已開始需要去補習社,從而催生補習社越開越多,現時全澳目前有600多間補習社,為學生提供託管和膳食等服務,但有家長反映補習社質素參差,部分環境擠逼,存管理、師資差問題,更出現欺凌學生情況,促政府加強監管。中華教育會副秘書長呂綺穎表示,現時本澳補習社確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過去曾出現走失學童、性侵事件等,相關法律制度已逾20年未有修改,在人員管理、發牌等並不嚴格,由於補習社是服務未成年人,對其道德規範應有更高的要求,她促請當局盡快完成相關修法,並在監管上釐清托管中心與補習社功能,以免令家長有錯誤理解。

本澳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邀請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素君、中華教育會副秘書長呂綺穎探討補習風氣。

左起:黃素君、呂綺穎出席電台時事節目

家長呻社會以學分定高低成績決定社會成就風氣不佳

昨日有不少市民致電節目反映對補習社的意見。楊先生反映,晚上9時仍有很多學生在補習社,現時社會風氣不好,學校之間互相攀比,學校為了提升「口碑」,學習「優化」,內容多了,令學生「消化不良」,加上雙職家庭普遍,補習社需求增加,但補習社教師只是不斷讓學生「操卷」,不斷做試題,也用成功考某學校來招徠學生,學習氣氛不好,政府應對補習社服務作出規管。
市民李小姐表示,自己2個小朋友都有去補習社,做家長會監察小朋友去補習社情況,不會不理,當發現去補習社情況不理想,去2次就會轉其他補習社。小朋友有惰性,「唔監唔得」。

同樣家中有孩子去補習社的梁生反映,希望孩子可以在補習社做完功課。現在師生比高,失去輔助功能,托管成分較高。社會風氣不好,家長之間比併,怕輸在起跑線,學校之間比拼,希望晉升一線學校,社會以學分定高低,成績決定成就,冀社會關注。

業界批學校督課班為學生「貼」明日試題做法差劣

有聲稱自己從事補習工作30年、對澳門私校普遍的情況都很清楚的麥先生表示,需要補習的學生主要是名校、資優班的學生,真正因為成績差要補習的人不多,近幾年多200至300間補習社,是因為有澳門機構到內地掛牌,為了集資,不斷開設補習中心,加上持續進修計劃資助,澳門補習服務較便宜,催生補習社數量增加。他又批評,有學校督課班「放水」給學生,為學生「貼題」明日學校測驗題,「出5條題目,有2條是第二日測驗會出的題」,他形容有關做法較為差劣。
市民鄭女士說,她每日下午放學時間都看到有不少學生由補習老師帶去補習社,她質疑補習老師有否受專業訓練照顧關心學生,有年紀大些的學生在補習社聯群結隊組成小組織,欺凌其他學生,如果補習老師受過訓練,則會發現相關情況。家長讓子女到補習社純屬無奈,「唔識教子女怕起衝擊唯有讓其他人教」,希藉此改善親子關係。
黃先生批評,學校功課量太多,令家長唯有將教導子女的責任交給補習社,現在補習社問題是教育制度衍生出來,他的孩子已由幼稚園開始補習到現時小學五年級,他覺得本澳補習社質量參差,一個補習老師要照顧10幾至20個學生,促請政府加強監管。應女士也反映,補習社學生人數太多,學生手肘貼手肘,連寫字都困難,形容「為賺錢搏命收生」,補習費也要合理。

黃素君:完善補習社監管保障學生基本人生安全

本澳補習社「成行成市」,且不少以「精英班」、「名師」、「補底」作招徠,黃素君表示,補習又稱「影子教育」,在東亞國家或地區較為盛行,因社會和政府對教育較為重視,投放大量資源,居民認為教育可改變命運,所謂的「補習」,應是修正現時教育制度中現存不足之處,針對學業不足而展開的補習,所以只要有現時的教育制度,就有補習服務,但目前在教育局註冊的私人補習機構有612間,但現時本澳補習中心涵蓋面廣,對象由幼稚園至高中學生,除學習外更兼具托管功能,家長的想法是「最好可以買一個服務就可以滿足我幾個要求,希望既可以補習亦可以托管。」以致很多學生參加補習社,但真正需要補習學業的,其實未必如此大量,特別是幼稚園和小學學生,他們可能只是需要托管服務,而非補習課業。

對於市民鄭小姐反映,有朋友最近應聘了一間補習社內工作,補習社對教師學歷和資格並沒有要求,「幫洗頭都可以做」,補習社教師每日工作是責罵學生,「鬧到大人都受唔住」,令人感到憂慮,希望政府關注補習社師資問題。補習社出現欺凌,黃素君直言,小朋友在接受完正規學校若干小時後,又再在補習社待幾小時,期間更長期受到責備,恐對孩子成長造成扭曲。補習社在澳門已存在,政府有責任作出監管,保障小朋友在補習社的人生安全和情緒健康。補習社市場龐大,若學生每日花4至5小時在補習社的話,政府應思考如何完善補習社監管制度,保障學生基本人生安全。

每班有3至4成學生參加補習社

學校課業太深,逼使家長為子女報讀補習社?呂綺穎認為,學生要參加補習社,與學校課業太難,兩者間沒有直接的聯繫,本澳補習社兼具多種功能,除了補習課業外,也提供托管、接送、膳食服務,本澳雙職家庭普遍,不少家長都要輪班工作,以致在家中沒有人為孩子輔助學業,在這情況下,補習社就發揮了一定的社會功能,減輕家長照顧壓力。

她並認為,在幼稚園階段無需補習,有家庭因有托管、膳食服務需求而不得不去,家長應讓幼童從玩樂中學習,例如在課後帶子女到公園活動,透過感觀活動發展各方面能力,比起在補習社「呆坐」來得有效果。

呂綺穎又透露,據了解現時在學校每班有3至4成學生參與補習,有部分為留校參與督課班,學校會針對有需要的同學開設補底班,學生學業應主要放在學校,希望家長擺正觀念。她明白家長希望透過補習提升子女成績的心態,但希望家長應分清學習場所的主次,不應本末倒置,並教導子女自律學習,提升終生學習能力。

補習社「操題」式削弱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呂綺穎稱,補習社會以不斷「操題」方式提升學生成績,當中會衍生一些負面的效果,令學生偏重成績多過學習的過程,容易對補習社產生依賴,出現「返學時毋須專心聽課,反正返學有補習,有好多卷俾我做」的心態,同時也會削弱學生要主動學習和對學業負責、自覺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也會令學校老師未能瞭解學生真實的情況,從而未能及時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支援,對老師輔助學生工作上都有負面的影響。

她又強調,學校會教學生制定課後時間表,建立有規律的學習時間,亦會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但關鍵在於家長的協助,家校合作顯得重要。

有業界人士踢爆學校督課班「放水」給學生?呂綺穎謂:「唔係太相信有呢啲咁嘅情況,若有個別情況,可以去教青局反映。」學校督課班主要是學校老師可以即時在現場輔導學生功課,不存在有「放水」的可能性。

小學入學試趨比拼家底有違教育公平原則

對於有家長反映有小學的入學試題目過於深奧,超出學生在幼稚園所學,不參加補習社,就會「輸在起跑線」,對此,黃素君指出,部分學校入學試內容的現況趨向家庭資源的比拼,例如有否參與面試培訓、懂得較深奧的題目,從而挑選家庭資源較好的學生入學,違反教育公平原則,將導致社會兩極化。她呼籲學校多思考教學公平性。

黃素君指出,教導學生如何學習是學校的責任,而家長的陪伴學習亦可慢慢為子女建立自律,不能自律對終生學習無保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