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茂口岸勢必加劇區內交通負荷 坊會議員促重整路網 盡快推青洲都市化規劃

青茂口岸已完工處於驗收階段,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通關,然而目前周邊交通配套欠奉,行人設施又不完善,青洲坊會憂隨著未來青茂口岸投入使用,旅客及其他區的居民使用該口岸,勢必加劇該區路網交通負荷,促當局重整現行的巴士路線和路網規劃,分流旅客,長遠需要加快落實青洲區的規劃,將青洲區作為一個片區作出規劃和發展。議員梁孫旭則建議在青茂口岸附近覓地建設巴士總站,同時應盡快完善接駁關閘的行人道設計,增設自動步行系統等,長遠應盡快把輕軌西北線建設提上日程,令輕軌在澳門半島可以形成循環線,減輕東北區路網壓力。

青茂口岸至關閘口岸相距逾1公里行人設施嚴重不足

預計日均通關人流量可應付20萬人次的青茂口岸,基礎工程進入尾聲,預計可於下半年通關,但是目前周邊規劃、配套,例如巴士、商業配套仍未完善,大樓內的商場,未有釋出招商訊息,令人憂慮,一旦通關,公交、交通、路網、社區配套能否同步跟上?較早前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回覆議員梁孫旭書面質詢時提及,日後青茂口岸通關後,乘坐巴士人士,可使用附近青洲坊大廈、關閘總站、牧場街總站或附近路邊巴士站。然而根據地圖顯示,青茂口岸相距關閘總站、牧場街總站超過1公里。本報記者昨由青茂口岸徒步至關閘邊檢大樓,路程約需14分鐘,當中沿途並沒有任何遮風擋雨設施,行人路狹窄不平,且沒有無障礙設施,烈日下行人均汗流浹背,倘若是老弱傷殘人士,加上要攜帶行李者,相信就更加辛苦,分分鐘中暑。

巴士站點路線需要研究如何配合青茂口岸通關而作出調整

李冬敏:通關需先解決巴士路線調整及路網規劃

青洲坊會理事長李冬敏表示,現時青洲坊巴士總站有4條巴士路線行駛,30、34路兩條路線作為巴士總站,駛往氹仔方向;在青茂口岸周邊,有多條巴士路線行經,都有一定的路程距離。青洲區近數年有多個公屋及私樓項目入伙,人流有明顯增加,由於以住宅為主,區內人流穩定,但隨著未來青茂口岸投入使用,旅客及其他區的居民使用該口岸,料青洲區的人流及交通流量未來將會增加,以目前的巴士狀況,未必能應付通關後人流。

左起:陳鳳、李冬敏

她指,由於青茂口岸大樓內,沒有大型公交樞紐規劃,多年前提出的輕軌東線會到達青茂口岸計劃也作出了調整,未來東線將不行經青茂口岸,故她建議,研究重整現行的巴士路線和站點,將旅客引流到各區,和匯集各區使用人流到此,同時研究行經的巴士承載量,提早作好配套準備。

巴士以外,離不開交通規劃,該區只有何賢紳士大馬路和青洲大馬路接連青洲區對外交通,一旦出現事故,無法解決擠塞問題,李冬敏反映,在雨天,青洲馬路往台山和關閘方向,偶然會有嚴重塞車情況,未來若青茂口岸開通,相信隨著車流的增加,勢必加劇該區路網交通負荷,有必要研究優化口岸周邊、青洲區對外的路網,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塞死」問題。在行人步行設施上,亦需要研究優化由青茂口岸通往關閘口岸的行人設施,讓使用者屆時按該兩個關口的人流使用情況,如遇上太擠擁時,可以透過徒步到另一相鄰關口,作出靈活選擇。

青茂口岸邊檢大樓已完工處於驗收階段

陳鳳:青洲區規劃亦需同步跟上

青洲近年縱然人口有增加,有新的群樓式住宅落成,唯區內的商業和民生配套仍未完善,超市、食肆罕見;青洲都市化計劃自上世紀90年代提出後至今,有超過30年,過程中有曾修改,當中不少的發展項目多年來未見落實,特別是私人住宅項目。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反映,青洲作為民生居住區,區內缺乏商業配套,而且區內的修車場、青洲山私人土地業權問題,中途倉搬遷問題、青洲山邊廢車場引發的環境衛生和社區安全隱患等問題,多年來沒有得到解決。青茂口岸通關在即,她建議,需要加快落實青洲區的規劃,將青洲區作為一個片區作出規劃和發展,也配合上述所提到的交通、路網、行人設施等多方面一拼考慮,不是缺一、補一;她提醒同時要注意該區的環境美化、落實中途倉的搬遷時間表、修車/廢車場問題,解除社區安全隱患;她還建議,可以將青洲山打造為旅遊景點,藉人流、加速商業元素和社區完善。

梁孫旭倡覓地建新巴士總站優化步行系統

梁孫旭

議員梁孫旭亦認為,青茂口岸珠邊檢站連接珠海輕軌系統,附近又有地下商場,形成新的商業圈,預計未來會有大量澳門居民經青茂口岸到珠海消費,若口岸交通配套不足將會導致分流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按照青茂口岸分流目標擬每日最大達20萬人次來看,現有的交通配套不足以吸引和承載如此龐大的人流。很多人會過關後再流向關閘口岸,不僅會增加關閘口岸的交通壓力,而且會引致青茂口岸至關閘沿線衍生很多其他問題。按現時政府的構想,未來青茂口岸通關後,巴士設施仍會沿用牧場街和關閘的巴士總站,居民和旅客無論由巴士站到青茂口岸,或是由青茂口岸到上述兩巴士站,都需要徒步較長的路,且道路崎嶇不平,沒有上蓋遮風擋雨,途人會非常辛苦,人多時更會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容易釀成意外。因此,於附近覓地建設巴士總站,提供更多巴士服務,政府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做交通配套建設。另外,政府需要做足優化工作,尤其銜接關閘的步道設計,需要考慮採用自動步道系統。同時,將部分關閘巴士線搬到青茂口岸附近,方便居民到其他區。

由關閘至青茂口岸行人要受日曬雨淋之苦

交通事務局與市政署規劃在舊驗車中心和市政署苗圃地段,設置 25個泊位的旅遊巴停泊區,坊間批評當局考慮缺前瞻性,有意見認為當局應在該處建交通樞紐,而非臨時性的旅遊巴停泊區。梁孫旭認同,設置旅遊巴停泊區,能夠緩解部分交通壓力,是否設置更合適,需要更多交通數據作出評估,他相信當局會視乎通關情況,再評估相關交通配套的需求。

輕軌西北線建造應提上議事日程

梁孫旭又提到,青茂口岸通關後勢必加重關閘同青洲區交通壓力,加上近年多個大型公屋項目落成和私人住宅項目入伙,現時青洲交通已超負荷,區內綠化、社區設施亦未能配合人口發展,繁忙時段經常出現交通擠塞和人車爭路的情況,青洲都市化規劃出台,宜早不宜遲,避免重蹈東方明珠一帶交通建設的覆轍,希望城市總體規劃盡快定案,細規盡快出台,以幫助青洲盡快開展科學規劃。

梁孫旭指出,今屆政府表明要優先做好輕軌東線建設工作,西北線則暫時不再議,預計未來青茂口岸出入境客流量龐大,單靠的士和巴士難快速疏導人流,他認為長遠應盡快把輕軌西北線建設提上日程,將西北線和東線互相連接,完成澳門半島內的輕軌環狀線,令居民可透過輕軌到達澳門其他地區,減輕青洲和下環一帶交通壓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