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分演多角 疫情下母親壓力更大 團體籲關注女性精神健康

不少市民特意買花向母親表達心意

昨日為母親節,不少市民與家人慶祝,藉以表達母親對家庭作出貢獻的感謝,市面人流暢旺。本澳有不少雙職家庭,女性需要同時面對經濟壓力、照顧家庭的雙重壓力。疫情下,本澳部分行業受影響,僱員收入受影響,至今未恢復元氣。工聯社區服務總監趙蘭瑛表示,首季1-3月份新增個案48宗,由於去年首季社服機構疫情下暫停開放,個案數字與去年同期比略有增長;當中個案以情緒困擾、學習及成長適應較為突出,各佔1/5,其次為經濟問題個案佔1/5,其餘個案類別為照顧同住者壓力及家庭關係佔1/5,其餘為住屋問題或其他類型個案。她亦指出,疫情下,女性服務使用者人數有增加,主要是與經濟、工作前景的憂慮有關。由於有家長收入受影響,影響到家庭關係。突顯出,經濟壓力成為疫情下部分家庭的主要壓力,令家長和子女都有壓力。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亦反映,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由不同角色帶來的壓力問題,容易出現身心壓力疲累,提出要關注女性精神健康。

經濟壓力令家庭成員關係產生變化

趙蘭瑛(資料圖片)

子女成長及學業等、一向是母親心中的首要憂慮和壓力來源之一,其次才到自身。新冠疫情持續接近1年半,為不少居民帶來精神壓力、抗疫疲勞,還直接影響部分僱員和家庭收入,加重了父母的壓力和負擔。趙蘭瑛指,疫情下,女性服務使用者的數目有增加,主要是源自經濟、工作前景的憂慮。由於有家長收入受影響,影響到家庭關係,包括與子女的關係、夫妻關係,子女考慮到,父母有經濟壓力,應否提早結束學業投身社會工作,幫補家計和減輕父親經濟壓力;夫妻關係也有變差,去年,有部分離婚個案;家庭關係在各種轉變和壓力下,形成了死胡同,父母、夫妻、子女均受壓。

養兒100歲長憂99

她續指,經濟、工作前景憂慮、生活壓力是目前婦女主要面對的問題和壓力,去年起,部分旅遊和博彩相關行業僱員受疫情影響旅客減少,收入減少的情況至今年仍未有改善,即使五一黃金周期間訪澳旅客量回升,由於疫情及國家政策存在變數,不少相關行業的僱員,對就業前景仍然存在憂慮,無形中帶來情緒上的壓力。

除了經濟,就業前景憂慮,還有就是子女的健康與照顧問題,趙蘭瑛續指,疫情之下,不少家長的健康關注度有所提高,社會近年對於兒童早治療的認識、關注度提升,形成了家長對兒童發展的關注過度敏感,相關個案求助數字略有增加,經評估後,需要接受介入治療的個案沒有明顯增加或有嚴重趨勢;另一方面,疫情下本澳經濟調整,部分家長對子女的學業、前途有憂慮,希望子女「讀多啲書、讀較好的大學」,將來的職業選擇及抗逆能力可以比父母好;這些都可以反映出、子女健康,成長、學業和前途,成為了家長的壓力來源。

完善及落實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多個社團去年起,先後針對市民在疫情下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反映,市民在疫情下的精神壓力有增加,作為父母者,憂慮自己的同時還憂慮上有高堂和下有子女,壓力不輕,社服團體呼籲,市民有情緒問題可以求助,透過輔導服務解開困擾。在政策上,趙蘭瑛建議,完善家庭友善政策,從增加產假和侍產假上幾方面著手,讓僱員能夠平衡家庭與工作,更好發揮工作效率和投入家庭。她指出,不少母親在子女生病時無法請假照顧,影響工作效率,也對僱員有一定的情緒壓力,建議未來增加陪診假;另她亦收到反映,男性僱員在侍產假期間把工作帶回家,無法專心照顧嬰兒及太太,不利家庭和諧,故她希望落實男士侍產假期間,僱員能夠有足夠的工作抽離;她還建議,未來逐步提升女性僱員產假至90日,讓產婦有足夠時間與嬰兒建立出生後首階段重要的安全感。

黃潔貞籲加強關注母親身心健康

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亦反映,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由不同角色帶來的壓力問題。現代發展女性已經社會參與及職場上發揮「半邊天」的作用,加上這樣份天職的責任卻有增無減,是家庭照顧的第一責任人,容易出現身心壓力疲累。因工作與家庭問題交織而引發的心理、抑鬱或焦慮情況越見嚴重,過去當局在婦女現況調查中亦發現,雙職女性、事業型女性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大。尤其是過去一年本澳在疫情影響底下,不少母親向她反映家庭經濟、防疫與家庭照顧等方面的壓力都大大增加。此外,在就業領域上,不少母親仍然面對性別偏見和歧視情況,例如認為母親生育或照顧家庭無法勝任重要的職位,存在著有形和無形的玻璃天花板;疫情下有些新手或準媽媽成為被解僱的對象,這些因素都加重了母親們的身心負擔。

黃潔貞 (資料圖片)

促完善家庭友善政策和社區服務支援

黃潔貞認為,除了社會要強化「孝道」及關愛母親的氛圍外,確保婦女身心健康亦十分重要,她建議,當局應從改善婦女在職場的環境上著手,主導向社會推廣關愛母親的意識,包括從法律、鼓勵與補貼著手制定親職假、彈性上班或產檢合理缺勤等措施,並參考《懷孕及產後公務人員關懷手冊》的形式,為企業僱主提供落實家庭友善的指引,共建和諧友善的職場氛圍;更要不斷完善家庭服務、托兒托管、家傭規管與聘用法律等,多減輕母親的照顧負擔,提高母親身心健康狀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