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普及度仍有待提高 群力智庫倡助商戶減障礙引入電子支付

左起:顏奕恆、李永健

去年政府推的兩輪消費卡計劃,加速了本澳電子支付的發展步伐,由於當時以「澳門通」為支付工具,引起社會抨擊「澳門通」有壟斷市場之嫌,特別是澳門通及其移支付應用程式M-PAY,在巴士集體運輸系統上的電子支付壟斷,引來爭議,造成本地電子支付生態的不平衡; 而金管局於今年2月8日推行的「聚易支付」,商戶的反應亦不熱烈,帶出本澳電子支付背後的問題。群力智庫昨日建議,金管局應縮小不同服務供應商之間的價格差距,鼓勵商戶使用其終端設備,各金融機構亦應推出激勵措施,積極加入巴士電子支付系統,讓電子支付生態圈平衡及健康發展;該團體還建議,立法完善電子支付,堵塞跨境電子支付安全漏洞,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普及。

電子支付交易金額增但普及度仍有待高

群力智庫昨日就「本澳電子支付發展」發佈了意見書,由其副理事長顏奕恆、常務理事李永健發佈意見書內容。

電子/移動支付在澳門發展步伐之所以突猛進,去年兩輪的「消費卡」功勞不淺,據金管局2020年第4季數據顯示,本澳移動支付交易筆數為$2,464萬,按季同比上升33%,按年同比上升191%;本地受理移動支付機具及二維碼數量累計70,000個,按年增加89%;交易金額達$23.28億,按年激增259%,創單季歷史新高; 數據亮麗,奈何電子支付在部份領域,仍然存在推動的障礙。昨日發佈的「本澳電子支付發展」意見書中指出,商家對於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雖然算普遍,然而,在老店部份未如理想,主因由於老店負責人年事已高,不願改變店舖支付模式; 另一邊廂,在使用人群中,由於電子支付推行速度過急,配套尚未完善,不少長者尤其是獨居及殘疾人士,對科技應用感到手足無措,部份長者由於對資訊科技應用未能掌握以及沒有相關資訊,使用手機上的移動支付應用程式存在困難,導致長者使用率低和未如理想。

顏奕恆另指出,近年本澳電子支付工具湧現,惟各自為政,相關法律亦未能跟上發展電子支付方式在本澳門愈趨流行,目前本澳市面上多家本地金融機構已推出10多種移動支付工具,可惜分散,對商戶及居民的使用均造成不便,向商戶收取的行政費也存在差異,成為部份商戶不願意引入電子支付;其次,在法律配套上更存有障礙,《網絡防衞指引》、《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及《業務持續管理指引》只屬指引性質,未有法律約束力,無從介入和監管,且欠統一的機制作懲處,對金融機構不盡公平。

「聚易支付」仍未普及

電子支付生態圈缺健康

過去兩輪消費卡均由本地電子支付平台「澳門通」承攬,巴士車資電子消費系統亦由其獨佔,在毫無競爭下取得整個消費卡市場的份額,引起社會輿論反響。顏奕恆批評,首輪消費補貼計劃為了迅速落實,選擇某電子支付平台作服務商無可厚非,惟往後推出相關政策,應預留充裕時間作考慮選擇。因此,建議當局往後在相關政策實施的時候,應秉持公平競爭的中立原則,充份容納各金融機構,讓其發揮良性作用;巴士車資電子消費系統獨市問題,他建議,可以鼓勵其他金融機構積極加入其中,例如推出優惠,免手續費、推出優惠券、積分回贈、推出更安全便捷的電子支付界面等,積極爭奪電子支付市場份額,共同營造健康的電子支付生態圈。

建議完善法律及推動商戶引入電子支付

要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商家的參與不可缺失。顏奕恆表示,有商戶反應,「聚合支付」服務不能因各金融機構手續費的差異而拒絕居民所選的支付工具,有店主則擔憂,故障導致暫停使用問題,反映出商戶和消費者對電子支付平台的網絡安全的憂慮等,影響商戶加入「聚合支付」的意願;他建議,金管局應縮小不同服務供應商之間的價格差距,以及責成服務提供者做好風險管理,提升用家信心; 針對長者,可以透過圖文包等簡單易明方式,助長者解開障礙,推動長者接受使用電子支付。

顏奕恆還建議,加快完善本地電子支付相關的法律法規,填補空白及堵塞漏洞,尤其是跨境電子支付方面,中港澳3地相關部門應共同協商,加強客戶身份識別,杜絕不法之徒走法律漏洞,偽造身份信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作跨境非法資金的流通管道和保障用戶資金的安全。以及訂立跨境資金流實時同步的訊息通知機制,在雙方的手機訊息上,列名相關資金轉帳情況,以及設立專責部門對可疑跨境資金交易進行分析,3地商討訂立法律,對跨境第3方平台進行監管;以加快粵港澳三地電子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造跨境電子支付無界限,提升3地商務往來、金融服務,便利大灣區生活旅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