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 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全面回顧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與貧困作鬥爭,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也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白皮書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為人類減貧探索新的路徑、攜手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介紹到,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就是消除貧窮與落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百年奮鬥史。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採取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中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國新網圖片)

他又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白皮書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與貧困作鬥爭,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歷程,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索和實踐,分享中國扶貧脫貧的經驗和做法。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結束語、附錄,共3萬餘字。正文分為「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實施精准扶貧方略」「為人類減貧探索新的路徑」「攜手共建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五個部分。可以說,這部白皮書是全景式反映中國減貧事業發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獻。

徐麟又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經過8年持續努力,到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 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乃至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最後,徐麟提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中國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白皮書描繪了到2035年、2050年中國鄉村振興和中國發展的美好前景,未來中國將向著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標繼續邁進。

近億人實現脫貧 婦女約佔半

當中,在「特殊困難群體生存發展權利有效保障」章節特別提到,中國高度重視婦女、兒童、老人和殘疾人等群體中特殊困難人員的生存和發展,採取特殊政策,加大幫扶力度,特殊困難群體的福利水平持續提高,生存權利充分保障,發展機會明顯增多。

易地扶貧搬遷房屋(本報資料圖片)

尤其是貧困婦女生存發展狀況顯著改善。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將婦女作為重點扶貧對象,實現脫貧的近1億貧困人口中婦女約佔一半。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把緩解婦女貧困程度、減少貧困婦女數量放在優先位置,扶貧政策、資金、措施優先向貧困婦女傾斜,幫助貧困婦女解決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問題。累計對1,021萬名貧困婦女和婦女骨幹進行各類技能培訓,500多萬名貧困婦女通過手工、種植養殖、家政、電商等增收脫貧。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和扶貧小額信貸4,500多億元,870萬名婦女通過小額擔保貸款和扶貧小額信貸實現創業增收。19.2萬名貧困患病婦女獲得救助,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項目在貧困地區實現全覆蓋。通過「母親水窖」「母親健康快車」「母親郵包」等公益項目,投入公益資金41.7億元,惠及貧困婦女5,000餘萬人次。

四方面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十三五」期間,國家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方式搬遷了960多萬人口,實現了全面脫貧。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則在記者會上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他表示,易地扶貧搬遷數量之大,可能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口規模。現在重點任務就是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群眾在「搬得出」的情況下穩得住、有就業,還要逐步致富。

他從四方面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一是促進搬遷群眾更充分更穩定就業,堅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業相結合,深入開展就業的專項幫扶。同時幫助搬遷群眾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技能,切實組織好外出務工,不斷擴大就地就近就業渠道,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都有人能夠實現就業;二是推動後續產業可持續,針對一些安置點產業發展與勞動力結構不適應、不協調的情況,指導各地將後續產業可持續發展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全局來謀劃,立足當地的比較優勢,真正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人,集中安置點800人以上的有3.5萬個,上萬人以上的大社區有60多個,這些點必須配套「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有的配套還沒有完全完備的,必須跟上去,加快完善一體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新老居民共享公共服務;四是構建開放融合的安置社區,完善社區治理,重視人文關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搬遷群眾與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遷群眾對新社區、新居住點有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促進安置點鄰里和睦、人心相通、開放融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