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引述財司回應: 消費券計劃技術調整持開放態度

特區政府於3月15日公佈了「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由於當中的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與社會期望存在極大落差,激起民意反彈,多個團體自此計劃公佈後,相繼透過街站,收集市民簽名,作為民意基礎,期望促請政府收回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重推消費卡,為居民沉重的生活負擔減荷。工聯昨早拜會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後,引述李偉農回應,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作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將由技術層面著手。至於具體方案?工聯會長何雪卿會後引述李偉農會上回應表示,對於技術的優化持開放態度,例如立減,技術上可以做到。何雪卿以「胸有成竹」形容李偉農對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在技術上進一步優化的看法。至於會否發放第3輪消費卡?何雪卿稱李偉農沒有正面回應這個建議。
預計動用超過$50億的「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錢拋出來但賺不到掌聲。相隔5日,3月20日,政府透過新聞稿回應:「計劃公佈之後,市民對計劃中電子消費券的方案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近期,經濟財政司司長及其團隊走訪各界團體,充分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特區政府將會認真分析社會各界的意見,對電子消費券方案作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以期達致保障就業、穩定經濟、惠顧民生的政策目標。」社會對於相關調整,充滿揣測,會否順從民意,改派消費卡?讓市民繼去年兩輪消費卡後,再直接受惠社會福利政策?

政府對消費券優惠計劃技術調整持開放態度
工聯會長何雪卿,以及工聯背景議員林倫偉、李振宇、李靜儀及梁孫旭等,昨早拜會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就當前僱員失業和社會民生等問題作出反映。
針對民間迴響較大的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如何優化,傳媒欲透過該新聞稿公佈後的首個接觸經財司司長的團體,取得政府對計劃的優化意向。
何雪卿於會面後表示,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是經濟促銷計劃,並非福利政策、而是福利計劃,也與針對性扶貧措施不一樣,由於過往消費卡效果好,市民有植入式的想法,與福利政策混淆在一起,也令社會對兩項計劃有混淆,因此造成較大的居民期望落差。工聯認為,政府必需要加大宣傳,讓居民清晰,兩項計劃的差別;是次計劃是振興經濟、保就業,以及加快提出優化計劃,讓普羅大眾接受。
究竟政府計劃如何優化?何雪卿引述經濟財政司司長會上表示,稱對於該計劃的技術優化,持開放態度,又認為,坊間部份意見,如引入立減,技術上可以做到。由於有基礎數據、內地推行該計劃的實例,故此,對技術的優化感到「胸有成竹」。經濟財政司司長又提出,希望市民將現金分享結合電子消費券優惠計劃,以折扣後75折優惠,將這筆錢「使好啲」。但工聯會上提醒,$10,000對困難家庭來說,非簡單的消費。如今居民面對就業問題,導致家庭收入受影響,故工聯仍希望,政府能夠提出有針對性的扶助措施,例如研究盡快發放第3輪消費卡,直接給予居民適當的經濟援助,以解居民在長期防疫抗疫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生活困難,舒緩經濟壓力,也為帶動消費和擴大內需提供條件;以及考慮推出資助所有家庭住戶水電費開支、擴大和完善食物銀行和同類的最基本社會救濟機制,適當增加一般税費減免措施,例如免除營業車輛行車稅等、全面加強市面巡查和網上收集情報,鎖定和處理刻意抬價的個案。
工聯促開放更多工作職位
會面中,工聯同時反映了就業及失業問題。何雪卿表示,本澳疫情已持續逾1年,當前失業居民超過10,000人,加上隨即有新一批應屆畢業生投身社會,但勞動力市場職位空缺持續減少,就業相當困難,工聯促請當局積極協助求職者,尤其建議加強監督,以落實各行業依法優先聘用本地僱員,在細緻開展職業配對的同時,嚴格執行外僱退場機制,騰出合適的崗位回應本澳居民的實際就業需要。工聯又建議,制定政策措施,規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務優先聘用本地僱員,啟動以工代賑機制,推出特別的公共工程及臨時公共服務,讓失業等人士進入臨時工作崗位,考慮到有居民面對2次失業、職種所限,工聯提出,進一步放寬報讀條件和報讀次數,令長期失業者、自僱者及自由職業、2次報讀人士等受惠。
針對青年就業,工聯建議完善用於協助應屆畢業生就業的「疫境自強、職出前程」職場體驗計劃,從原有大型休閒企業,銀行業等行業擴大範圍至包括合適的公職崗位。工聯又建議,更深入研究善用大灣區發展等大政國策,推動本澳適度多元產業發展,創設更多職業發展空間,讓本地居民有更大發展機會,配合特區政府將推出並且正不斷完善優化的促進經濟相關計劃,令澳門整體經濟創開新氣象。
政府承諾只要是本地人肯做的崗位,政府願意削減外勞
居民就業問題到了如在刀刃之上的問題,本月12日,有本地居民因就業問題的憂慮而透過佔據馬路宣泄按禁不住的民情,回應居民就業問題,變得更加迫在眉睫。何雪卿引述經濟財政司司長會上表示,「承諾只要是本地人肯做的崗位,政府願意削減外勞,騰出空位優先聘請本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