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站群情激憤 反對新經援 籲改派消費卡 議員:市民著眼於紓困非市場恢復措施
特區政府推出新一輪經援計劃,但市民對相關措施並不買帳,昨日有團體在祐漢街市側設置街站,收集市民意見,呼籲當局改派5,000元電子消費卡,引起大批市民到場簽署意見,有市民批評計劃不能涵蓋未成年人,更不滿計劃涵蓋外僱,且有年長的市民怒斥,未滿65歲的長者既沒有長者卡也不識使用電子支付,計劃根本未能夠有效援助失業居民的生活。街站負責人、立法議員宋碧琪指出,不少市民都不認同消費計劃,認為操作上過於複雜,且市民的著眼點在紓困措施上,並非市場恢復措施,希望當局能聽取民意改派消費卡。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2021一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惟當中促進本地消費計劃需「先消費後補貼」,與市民期待已久的經濟援助相馳甚遠,引起坊間熱議,不少市民更反對該項計劃,要求當局參照早兩輪經援措施,改派電子消費卡,以解民困。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服務團隊於昨日下午4時至5時半在祐漢街市設街站收集居民簽署,呼籲政府將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改發5,000消費卡。據記者現場所見,街站未完成設置已吸引大批市民圍住,要求簽署意見,希望當局能改變計劃方案,紓解民困。
到場簽署的市民林先生認為,消費卡比電子消費卷的實用性更好,而且自己亦無使用電子支付,認為移動網路操作較麻煩。另一名市民何先生則指出,以「先消費後補貼」的形式援助市民,則每人需額外花費一萬多元才能全數獲得優惠款,而且小朋友未能合資格使用電子支付,他又提到,65歲長者可享有長者消費優惠,使用澳門通拍卡即可立減,但介乎60至64歲人士既不懂使用電子支付,又未能申領長者卡,認為消費卡較為便民。
已失業逾兩年的居民鍾先生受訪時表示,曾到勞工局申請在職培訓,但因年過65歲,未能成功求職,他又認為電子消費券使用不便,且方案未能有效援助失業居民的生活。對於是次消費計劃同時惠及外僱,鍾先生質問何解需要用到政府公帑援助非澳門居民。另有市民在旁抱怨,疫情期間,公司內多位外僱仍能上班及加班,而澳門居民被逼失業。
議員:與市民期望落差大
宋碧琪受訪時表示,是次推出的消費計劃,與社會期望及聲音形成很大的落差,為清晰市民意見,特意設置街站收集市民意見。見到如此多市民到場簽署意見,她形容自己「都嚇親」,想不到市民如此激烈,她又稱,不少市民都不認同消費計劃,認為操作上過於複雜,現場可見不少市民都希望當局改派消費卡。
宋碧琪又表示,現時本澳市場恢復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少市民失業、放無薪假,收入大減,生活艱難,市民是希望經援措施在經濟上有一定的幫助,紓緩疫情下的經濟壓力,因此希望當局能希望聽取民意,改派消費卡。
談及為何是要求改派5,000元消費卡而非8,000元,宋碧琪稱,當局是次推出消費計劃原意是補貼每人5,000元,實際計算也是每人4,800元,認為5,000元貼近是次經援費用,且參考上一次消費卡金額,認為這個金額較為合理,重申是次是收集市民意見,其後會將意見整理成意見書再提交政府,具體如何修改方案則由政府最終決定。
市民著眼點在紓困
談及學者認為是次消費計劃能促進本澳內循環,但宋碧琪稱,從市民角度來講,除了拉動經濟,更大的著眼點是在紓困措施上。她解釋,澳門經濟恢復面與內地不同,內地經濟恢復面較全面,不少人已經有工開,企業也恢復得比較順利,但澳門受外在因素影響大,「外來遊客入唔到嚟,企業恢復面仍受限」,因此不少行業出現無薪假、停職或失業問題,故市民的著眼點在紓困措施上,「係經濟援助措施,唔係市場恢復措施」。
宋碧琪稱,澳門人口僅67萬人,如此小的市場,要支撐澳門整個經濟面是非常難,挑戰非常之大,她對消費計劃能促進本澳內需是否如此理想,保留疑問。
對於學者稱消費計劃能帶動200億元消費,宋碧琪指,目前市民對這個優惠式消費情緒上較激動,因為要先消費才有回贈,不過消費計劃也會有一定成效,始終會有市民消費,但需要客觀評論,是否因優惠計劃令市民的消費更加大,重申市民目前的著眼點是在困難處和需求處。
首日共收3875份市民簽名僅六份反對
昨日位於祐漢街市的街站為首站,據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服務團隊介紹,由昨日起至本月31日止,服務團體將於各區設街站收集居民簽署,首日共收集3,875份市民簽名,當中有3,869份簽名支持當局改派5,000元電子消費卡,僅六份表示不支持。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服務團隊將於今日下午4時至5時半在氹仔花城公園側之空地繼續設置街站收集市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