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資產管理之路——購買資產篇(中)

關於購買資產,上週筆者有提及,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把利是錢、零用錢、以及其他一些餽贈資金,分成最少5個“小錢罐”/“戶口”,分別用於短期消費(買一些心頭好)、中長期消費(買未來一些較大的心頭好)、買資產(一輩子都不打算變賣後用來消費的)、風險管理(買保險)和慈善捐贈。

今周繼續分享:

第3個小錢罐:買資產。

小孩子可以買什麼資產?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商品,例如黃金、房地產、古董等等,這類型資產一般入門檻較高、流動性較低(黃金除外)、需要一定的投資經驗。購買或投資商品,如果要獲利,靠的是什麼?是供求關係,如果供不應求的話,價格會上漲,相反則會下跌,甚至無法出手套現。如果家長和孩子計劃購買這類型的資產,建議投資前先評估一下未來的供求情況。適量的配置是可以的,但不要100%都買同一類的資產,以便分散風險。

第二類是金融產品,例如股票、基金、儲蓄保險等,這類型資產一般來講門檻不高,流動性高(儲蓄保險除外),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回報也比單純存款要更好。在兒童理財的範疇,這類型的資產是較受歡迎的。購買金融產品,如果要獲利,那靠的又是什麼呢?主要是靠股票的增值和債券的利息回報,其背後就是商業的持續營運和發展,可能是單一機構的發展,例如個別股票,也可能是整合行業或地區的發展,例如基金。所以歸根到底,就是關於父母和孩子對於所選定產品所反映的商業領域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

在歐洲兒童財商教育經典著作《小狗錢錢》一書中提及,基金是最適合兒童實踐投資的工具,大家可留意這裡提及的基金是公募基金而不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在政府的監管下,由基金公司負責收集投資款項並分散投資,再將回報按比例回饋給投資人的一種投資方式。因為分散程度極高,故而被視為最為穩健的投資方式,亦是港澳政府推行的強積金、央積金,以及很多機構的退休金所選用的載體。可以是孩子購買資產的第一個選擇。而筆者之前分享的兒子每年12,000元本金,就是分成12個月即每月1,000元去購買基金。

如果父母有較強的投資能力,在孩子配置了基金之後,可以帶動孩子配置部分股票。相反,如果父母不擅於投資或者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以先配置儲蓄保險,之後再加配基金。

第三類是另類投資產品,也就是除了以上兩類產品外的各式各樣的投資方式。例如虛擬貨幣、私募股權、期貨、外匯等等。這類型的投資產品,每一種的特性和獲利原理都不一樣,風險也不一。需要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時間和精力。如果父母從來沒有涉足也不打算涉足的話,暫時無需引導孩子去購買此類資產。而如果父母在這些領域投資有方的話,也可以鼓勵孩子適量配置。

總的來說,很多人誤會了購買資產/投資只能選一樣,但其實投資就好像吃飯,一頓飯裡面會有蔬菜、水果、湯品、主食和營養補充品等等。只吃一樣就有可能營養失衡,損害健康。而且因為社會持續不斷變化,現在投資得利的產品,可能幾十年後就會無利可圖。教會孩子投資多樣化以及因時制宜是非常重要。

下週會分享第4個錢罐風險管理(買保險)和最後一個錢罐慈善捐贈,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議題,我們下週見!

作者簡介:

鄭雅 Susie

?澳門大學歐洲事務碩士;

?社會工作學士;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財富傳承高級規劃師;

?國家企業教練師;

?腦科學效能研究所澳門區培訓師; 

?經濟、理財、心靈育兒專欄作家(2012年至今);

?財務自由規劃系統研發人(申請專利中); 

?曾受香港《經濟一週》雜誌訪問,並受澳廣視《財經雜誌》節目邀請擔任嘉賓分享理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