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文﹕建築業界就業不應該是問題

本週一(3月1日)有數百名本地失業居民,在失業群組號召下,一呼百應到勞工事務局作求職登記,萬人空巷。當中,以建築業工友佔最多,建築業的失業狀況,似乎到了「逼上梁山」的臨界點。然而,居民失業有苦自己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有不少私人工程以及政府公共工程,相信(本地)建築業界就業不應該是問題。」他坦言,過去在公共工程招標中,只有要求承建商需要是本地企業,沒有列明必需聘用本地工人,以及本地工人的比例,自近期大批本地建築工人到勞工事務局作求職登記事件後,他已呼籲建築/建造業界,注意多聘用本地工人。

澳門建造商會第10屆理事會理事長羅志昌則稱,一直有優先在本澳找人手,但有能力、技術及體力的建築工人數目越來越少,存在「想請人但請唔到人,有人想做又搵唔到工」這個問題。

羅志昌

本地建築業工人就業問題持續升溫

統計暨普查局就業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總體失業率為2.7%,與上一期(2020年10月至12月)持平;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7%,下跌0.1%,就業不足率下跌0.6%至4.4%。就業人數為38.92萬人,就業居民為28.41萬人,較上一期分別增加400人及2,600人。按行業統計,批發及零售業和教育的就業人數增加,建築業則有所減少。在1.09萬名失業人數中(較上一期減少100人),尋找新工作的失業人口中,之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建築業的佔多。

政府今年投入$185億公帑到公共工程,希望帶動及援解本地建築工人就業困境,但數日前,數百名集體到勞工局本地作就業登記的居民中,以建築業者居多,有失業居民反映,如此就業形勢下,本地工人失業,外僱卻有工開,質疑外僱充斥,成為本地工人搵工難的主因,又質疑公共工程只帶動了外僱就業,本地工人受惠少之又少。對於本地建築工人的就業狀況,羅立文昨出席活動接受訪問時回應﹕今年有不少私人及政府公共工程,包括$ 185億抗疫的公共工程、PIDDA的支出有增加,以及工務局正審批不少私人樓宇項目;故此,他相信,今年本地建築工人就業不應該是問題。

問到為何公共工程大幅投入、本地工人仍出現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羅立文坦言,過去在公共工程招標中,只有要求承建商需要是本地企業,但沒有列明必需聘用本地工人,以及本地工人的比例,聘用僱員是承判商的事,多年來都沒有干涉。自近期大批本地建築工人到勞工事務局作求職登記事件後,已提醒建築/建造業界,多聘用本地工人,呼籲業界注意。他希望﹕「比小小時間各方面協調。」

商界稱一直有優先在澳找人手

本地建築工人由於博企大型項目基建及裝修工程的完結,目前進入未見出路的待業期。是否如工人所指,外僱是本地工人就業的障礙源頭?羅志昌指,業界一直有優先在本澳找人手,但是有能力、技術及體力的本地建築工人越來越少,該會亦曾與工聯及勞工事務局舉辦培訓課程,希望吸納本地僱員。他又指,體力勞動大的工種,例如撘棚、扎鐵,模板、泥水等缺乏本地工人,而需要外僱作補充;故此,他認為,合適的外僱是必須的,若沒有外僱,該行業就不能發展。

在招聘上,他認為,這不是由於業內分判制度的缺憾問題,他認為基制建全,只是欠缺了技藝認證的持證上崗制度和人力資料庫,令工友的工藝無法考證和企業招聘時存在困難,出現「想請人但請唔到、有人想做又搵唔到工」。他建議,參考香港,推行建築業持證上崗,藉以建立合理管道,透過此解決有系統性培訓、吸引年青人一代入行和招聘等問題。他另希望,政府可以在公共工程中多推行公開招招標,減少以邀請標方式為特定項目招標,體現公平性及推動業界良性競爭。

羅立文稱內港擋潮閘及再生水研究短期內有結果

羅立文在回應傳媒對內港擋潮閘及再生水研究進度時表示,內港擋潮閘研究報告料將於4-5月完成,屆時再決定是否做擋潮閘。再生水研究亦會於幾個月內有結論,預計於本年第2季至第3季公佈,他透露,再生水的計劃可能與之前略有不同,A區會有關於再生水的項目。

對於終審法院確認撤銷馮瑞權撤職處分,羅立文重申,他尊重司法,不作意見發表。

羅立文還再就偉龍公屋項目作回應,他認為,「A 區和偉龍都有經屋,中短期內有兩個選擇,唔鐘意偉龍可以申請A區,無『監 』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