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精神健康比較壓抑 社服團體倡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

去年至今年初,本澳發生多宗青年輕生和長者輕生個案;疫情下,居民的精神健康、亞健康問題成為了僅次於身體健康以外的首要關注點。工聯服務總監趙蘭瑛表示,疫情下市民的精神健康比較壓抑,針對青少年輕生問題,她認同,成因不是單一,建議學校透過教育、家長加強與子女溝通、教育部門加強生命教育,以加強青少年的抗逆能力。

去年初疫情出現後至今年,本澳發生了多宗青年輕生個案,也有多宗長者輕生個案,部份是獨居長者。趙蘭瑛表示,疫情下市民的精神健康比較壓抑,以家庭服務為主的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為例,處理的心理輔導個案數目,去年有3-4成的上升,由2019年的全年僅20宗,增加至去年30多宗,撇除部份個案是經濟/社會大環境轉變令其收入受影響、面對家庭開支而產生壓力所激化的個案,心理輔導個案中,以與家人溝通、相處時間變得比以往長而出現的家庭關係壓力所帶來的問題佔較多。她反映,部份個案中,家庭成員之間疫情下相處時間及模式有變,未能適應。談到青年輕生問題,她關注到,值得思考如何加強青年的抗逆能力以及生命教育,尤其指出「生命教育不單只是個人自己的生死,還包括面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承擔,需要由不同的階段、以不同的主題內容,融入教育當中。」

趙蘭瑛

有社服團體反映,疫情下家庭成員之間相處增加,彼此的磨擦也增加,加劇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惡化,未有達到良性互動的效果。趙蘭瑛建議,家長與子女就不同的問題,包括出現爭拗時多溝通、理性討論及分析,各自表達自身的立場及觀點,以利彼此了解,避免關係由於情緒激動推向惡化,繼而令青少年在拒絕溝通之下產生負面情緒。

多方面構建社會安全網

上一輩經常說笑﹕如今一代小孩嬌生慣養!對於青年、子女的教育是否只容許「有讚無彈、不能接受失敗」、只灌輸正向的思想?趙蘭瑛強調,鼓勵對於孩子、年青人的建立正向思想有一定的重要性,但重點還是要在於溝通,透過溝通消除彼此成見,促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她又建議,校方教育、教育部門可以加強生命教育、加強青少年的抗逆能力,共同構建社會安全網。不過,她提出,也需要關注駐校社工的工作量,會否出現超負荷而忽略了潛在個案。

建立獨居長者服務網絡

除了青年,長者同樣需要關注。趙蘭瑛建議,政府及社會進行獨居長者排查,掌握獨居長者的資料,例如分佈,未來加大獨居長者支援服務,以及投入資源建立獨居長者服務網絡,透過加強社區服務,接觸獨居長者和作出關注。她又呼籲,居民發揮鄰里互助精神,多關注身邊長者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