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頤康舉辦專題 介紹渡船街歷史及探討水浸問題

婦聯頤康協會於昨(2)日下午舉辦「從渡船街水浸講歷史」專題講座,主講亦是前文化遺產委員及婦聯顧問李業飛。講座上李業飛同大家探討渡船街的歷史和水浸問題,有168人出席此次講座。李業飛稱,近年來有關渡船街的治水措施及方法層出不窮。圍繞渡船街及新橋區一帶的發展歷史,該地區在暴雨季節或颱風來襲時必定會水浸,他認為要解決水浸問題,應該從渡船街以及新橋區的歷史背景、地下渠道、地質和水紋等問題更加深入研究,亦希望政府能夠聽取有關更多治理新橋區水浸及區域發展的建議。

講座於昨日下午2時45分在渡船街婦聯綜合服務大樓舉行,會長陳愛珠,理事長林潔影,副會長林雪萍,副會長謝賢莉,副理事長黃雪芳,副理事長何麗雯出席了此次講座。陳愛珠稱,婦聯頤康希望透過開辦不同類型的講座,興趣班、才藝交流等活動,鼓勵長者挖掘自身興趣,豐富自己的生活,體現出「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精神。

李業飛

李業飛受訪時表示,渡船街逢豪雨必浸,有指地勢低窪、地質不好,又或下水道問題。回顧過去,昔日蓮溪泊滿了渡船,自填平蓮溪後則稱之為“渡船街”。過去新橋、舊橋以及蓮溪,也成為現時「新橋區」的主幹道。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轉入大興街開始,直至渡船街與羅利老馬路的交接處,以往都是河溪水道,可以渡小船,停漁舟,並能用河水灌溉兩旁田地。他認為若要解決水患問題,應深入探討新橋區的填海歷史背景、地質、地下渠道和水紋走向等問題。

講座除了探討渡船街的歷史和水浸問題之外,李業飛亦關注本澳近期挖掘出多支古炮管,掀起坊間討論當年歷史,因此他建議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研究可否設立有關古炮紀念展館,讓市民了解古炮的出土及內海的關係,增加區域內的凝聚力,同時提升澳門在旅客心目中的文化旅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