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手把手教會孩子理財原理:金錢基本屬性

上兩週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分別和10歲以下及10歲以上的孩子談及金錢,樹立了金錢很好但不是全部的基本價值觀。

在開始實操前,補充一點,就是作為家長,要知道養育孩子最基本的三個範疇:身體健康、財商健全和品格良好。這與上週所說的「人生幸福金字塔」一一對應。記住這三個基本範疇,家長就不會像盲頭蒼蠅亂忙一通。

這週,家長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最基本屬性:價值交換的工具。

金錢/貨幣是價值交換的工具?沒錯,一開始是因為我們為社會創造了價值,無論是勞力還是智力,我們獲得以金錢為形式的報酬(日後會有專門的篇章教孩子關於如何賺錢);得到金錢之後,我們要麼拿去消費(交換成消費品,滿足即時的需要),要麼拿去投資(交換成資產,滿足未來的需要)。最不明智的做法是,手持金錢什麼都不做(包含100%存到銀行或放在家裡),因為金錢只是交換的工具,如果不執行交換功能,不但不能實現它的價值,更會受到通脹的蠶食。可以跟孩子分享:10年前在澳門,100元可以買到4個麥當勞套餐,但是現在卻只可以買到2個。錢不作增值或轉化,只會隨著時間而失效,像食品或藥物一樣。

家長們可以留意一下本篇圖表,比較建議大家是一邊手繪,一邊和孩子談論、探討及分享,再加一些有趣的字眼,例如,錢拿去消費之後,就和我們say bye-bye,永遠都不回來了,但拿去投資之後,就和我們說see you again,有機會再以不同形式回來,要麼更多的錢、要麼更多的經驗包含更優秀的自己。盡量生活化和生動,那麼孩子一定還會想聽你分享更多關於金錢的知識。

最後,謹記不要強求孩子一步到位,如果說了一兩次都沒聽懂或掌握也不要著急,播下種子就好了,它有一天會慢慢發芽。當孩子某一天領悟到的時候,他/她會記得爸爸媽媽曾經用心的和他/她分享過這個關於金錢的知識,也是親子間共同、美好的回憶。

下週會是本週內容的補充篇,因為有些精彩的知識點非常值得和孩子深入探討,並兼具品格教育的效果,期待下週和大家再見!

作者簡介:

鄭雅 Susie

?澳門大學歐洲事務碩士;

?社會工作學士;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財富傳承高級規劃師;

?國家企業教練師;

?腦科學效能研究所澳門區培訓師; 

?經濟、理財、心靈育兒專欄作家(2012年至今);

?財務自由規劃系統研發人(申請專利中);  ?曾受香港《經濟一週》雜誌訪問,並受澳廣視《財經雜誌》節目邀請擔任嘉賓分享理財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