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出台

高等教育局昨日公佈《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包括3個總體目標和8個發展方向的《綱要》,提出 「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優化生源和課程結構」、「促進院校發展和資源共享」、「保障高教素質持續提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強化院校人員專業水平」、「推動科研創新及產學研發展」、「把握區域合作機會開拓發展空間」等,既加強學生愛國情懷教育、推動青年學生進入大灣區發展,同時加強到澳升大海外生的人數及比例,至2025年,本澳大專院校學生數目將由目前39,000人增至50,000人,將進一步擴大非地生生源。

籌備多年昨出台

高等教育局於今2015年開展啟動本澳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的前期研究,其後,高等教育委員會於2019年設立了相關工作小組,局方又委託專業機構就高教未來發展的主要關鍵議題進行研究,跟進有關規劃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的相關工作,並透過不同形式向本澳52個來自高校、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教育團體、學生團體和相關民間社團等收集意見,並經高等教育委員會多次討論及提供意見,制定正式文本。   

高等教育局昨假該局舉行《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發佈會,由該局代局長曾冠雄、高等院校協調廳廳長丁少雄及研究規劃處處長馮家健「綱要」內容。

昨日新鮮出爐的「綱要」中,包括3個總體目標和8個發展方向,為高等教育未來10年發展提供參考依據。3個總體目標包括「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的平台」、「建設引領學術科研的平台」、「建設服務特區發展的平台」;8個發展方向包括「完善機制建設」、「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優化生源和課程結構」、「促進院校發展和資源共享」、「保障高教素質持續提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強化院校人員專業水平」、「推動科研創新及產學研發展」、「把握區域合作機會開拓發展空間」。

擴大本澳大專院校學生規模

「綱要」提出本澳未來10年多項在高等教育範圍上的中、長期工作,包括保障高教素質持續提升、優化師生比、強化院校人員專業水平、推動學生多元發展、融入大灣區等;同時提出本澳高等教育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生源方面,面對本地生源減少問題;當中指出,中學畢業生人數正處於下降周期,由於本澳人口出生率的周期性變動,根據 2019/2020學年中、小、幼學生統計資料及近年升留級和畢業情況作出推斷,未來 10 年本澳高中畢業生人數將維持在 3,900 至 5,000 人左右,而近幾年人數仍為下降趨勢,至 2024 年左右才開始回升。本澳高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對院校未來招生構成負面影響; 而且學生修讀課程的專業及就讀地點相對集中,2019/2020 學年本澳高等院校的註冊學生當中,有約24%及16%分別修讀「商務與管理」和「旅遊及娛樂服務」專業的高教課程,佔 10 所高等院校學生總人數的4成,難以配合本澳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面對外地學生來源單一,有本澳 10 所高等院校的註冊學生當中,有 20,138 位來自外地的學生,佔整體學生的 55.77%。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人數為18,904 人,分別佔總外地生的 93.87%及整體註冊學生的 52.36%。指出本澳院校招生的國際化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本澳高等院校整體的師生比例近年均在 1:20,比台灣地區1:21.84稍低,但對比香港地區約 1:14及中國內地約 1:17.95,以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值約 1:16(2017年)的比率,本澳院校的師生比仍需持續優化。

高教局預計至2025年,本地10所高等教育收生規模將由目前的39,000人擴展至50,000人,擴大非地生收生比例及數量。丁少雄表示,近年每年約有4,000高中畢業生,升大率為95%-96%,留澳升學的約有一半。他重申,將會以保障本地學生學額優先,並相信學額充足。

就未來將會加強培養學生愛國愛澳情懷,推動學生認識《憲法》、《基本法》、世情國情區情等,曾冠雄表示,新的《高等教育制度》法明確學術和教學自主,又指,愛國愛澳課程主要是針對本地和內地學生,不會強迫海外學生接受熱愛中國的教育,但由於《基本法》是本澳主要的法律,希望海外學生對之有認識。

他另指,特區政府將透過中期和長期措施,以落實總體發展目標和方向,將「綱要」的工作按進程分階段融入施政方針,定期收集相關單位所開展的工作計劃及執行情況。此外,將透過中期檢討,結合屆時社會現實情況、國家或本澳發展的新政策,對「綱要」的發展方向、長期措施及工作指標等內容作出調整及優化。

由即日起,公眾可於高教局設立的專題網站(https://www.dses.gov.mo/HEMLD)下載「綱要」文本和瀏覽。

曾冠雄又表示,該局與教青局合併工作正進行當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