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澳區政委聯誼會舉辦座談會 探討疫後經濟及促進經濟適度多元

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日前在會址舉行慶回歸廿一周年座談會,就今後本澳疫後經濟及如何促進經濟適度多元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和交流。該會創會會長、行政委員會委員張宗真博士、理事長施仲舒、監事長李集招、副會長吳敬涵、鍾建新、秘書長蔣忠和、常務副秘書長洪珊珊、青委會主任何萍萍及40多名青年委員出席。

張宗真首先高度肯定新一屆青委會的工作,並寄語青年繼續堅守「一國」之本,用好「兩制」之利,講好「澳門故事」。隨後,張宗真就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中美關係以及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問題與青年委員進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當前澳門處於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兩個循環圈的交匯點上,這既是機遇與優勢,也是責任與擔當,新一代澳門青年是堪當大任的一代青年,是負責任的一代青年,他勉勵青年委員要積極參與國家「雙循環」以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立互聯網思維,乘數字經濟的東風,大膽轉型、勇敢迎接挑戰、開闢新局面。

施仲舒表示,一直以來,澳門經濟發展受限於土地資源、高素質人才等重要因素的短缺。面對當前發展形勢,澳門社會各界應積極尋求有效途徑,全面釐清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核心本質,通過調動各行業自身的正面作用,助力青年發展,填補空白,提升本澳青年的正向競爭力。

何萍萍表示,疫情下澳門青年要及時調整心態,跳出「舒適圈」,要適應「數字經濟」、「宅經濟」等新經濟形態,要以能落地、可操作、講實效的方式推廣文創、中醫藥和特色金融等新興產業,社團和個人都應發揮作用形成合力,同時也要珍惜機遇,感恩當下,有所作為。

座談會上,青年代表傅騰龍、許龍通、張楚、鄭松富、洪盈盈、鄭益偉圍繞「後疫情時期澳門青年的發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等主題,結合各自社會實踐和親身經歷,客觀、全方位、多角度地暢談了各自的觀點和看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