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困擾個案增 當中2成求助有自殘或自殺念頭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於2020年截至10月,全新個案共363個,新個案最常見的主要求助問題是情緒困擾,其次是家庭關係;若以今年1-8月個案計,8成以上求助者有情緒困擾,更有兒童有自殘行為。婦聯心理治療中心認為,與疫情有一定關係; 另一方面,坊間對於社區心理及精神治療有一定的服務需求,且呈上升趨勢,希望衛生局增加民間機構在心理治療服務上的支援和資助。

疫情下新個案數目增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昨舉行發佈會,介紹該中心今年所收到的個案情況。該中心於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全新個案總共463個,完成結案的個案有503個;面談總數目為2,920次。2020年截至10月,全新個案總共363個,面談次數達1,658人次;該中心開辦8年來,建議配合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而轉介到精神科的個案總251宗,但單是今年,已有超過100宗個案需要接轉介,有部份更是緊急轉介個案。

在2019年全新個案當中,年齡最小2歲、年齡最大78歲;平均年齡為26.1歲、未滿18歲人士約佔28.3%。性別比例,女性佔65.9%。職業類型:學生佔40.25、專業人士佔20.1%、文職有10.2%、服務性相關行業佔有7.9%、家庭主婦佔有2.5%、博彩相關行業人員佔3.3%、待業或無業佔7.1%,其他佔有1.3%,拒絕透露的服務使用者佔7.4%。求助原因方面:最常見的主要求助問題是情緒困擾,佔有25.9%(較往年減少)、其次是家庭關係,佔13.7%(較往年增加)、第3常見是行為問題,佔8.5%(較往年增加)、其餘的包括婚姻問題(7.4%),工作壓力(7.2%),感情問題(5.9%),社交問題(5.4%),SEN(特殊教育需要)(4.8%),個人性格(4.6%),學業壓力(4.1%),自我關懷(4.1%),適應性問題(2.8%),健康問題(2.6%),及家暴(1.5%)。

今年1-8月8成求助者有情緒困擾

另外,在今年1- 8月,該中心新個案最常見的主要求助問題是情緒困擾,8成求助者都有這困擾;同時很多求助首在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議題上面對不同程度的困擾,包括:家庭關係33%、婚姻問題8%、人際關係10%、感情問題9%、有16%因工作與學業壓力而求助(工作壓力與學業壓力均佔8%),該中心認為,疫情下可見情緒困擾與關係議題讓不少市民深感困擾。另外,單純在1-8月期間的新求助者中有兩成,共98人曾有自殺或自殘的念頭與行動,當中有28人為未成年的學生,自殘議題中年紀最細的只有6歲,自殺議題中年紀最細的只有11歲。

而該中心今年2月3日至4月16日期間運作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理諮詢熱線」共接聽477通電話,共提供190通心理諮詢,其中75通與疫情相關,115通為其他心理困擾,有287通一般查詢。43%為新求助個案,57%為中心服務使用者。來電市民中有108位傾談後發現有需要開展後續心理治療;其中107位作個案登記,1位為精神科服務使用者,經協商後由精神科繼續跟進無需開案,105位無即時生命風險或轉介精神科之需要,3位市民情況較為緊急,已與精神科聯繫並即時跟進。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劉振峰表示,坊間對於社區心理及精神治療有一定的服務需求,且呈上升趨勢,尤其今年,疫情對於市民的情緒、衍生出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等問題。

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指,部份市民對於精神科存在標籤,不願意接受相關的服務治療,另一方面,由於受衛生局資助的服務上數有上限,未能全面回應服務需求。以今年局方支助範圍為例,僅足夠1,500次面談和600場講座。她希望,衛生局增加民間機構在心理治療服務上的支援,包括增加面談的資助次數。

她續指,該中心將繼續加強預防和治療並重的發展方向,致力對校園、社區和博企開展心理健康的推廣和普及活動,在抑鬱症或情緒困擾的主題上,為大眾提供心理健康的知識,增加調節情緒的能力、改善人際關係、減壓方式等,同時提供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照顧者適切的講座或工作坊,減少照顧者之壓力或增加照顧者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之認識及應對方式,希望可以促使家庭和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